石春海
社会职务:教授|博士生导师
所在单位:浙江大学
基本信息
简介
石春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19年9月退休。在职时为国家精品课《遗传学》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遗传学》主持人、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员。 历年来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宝钢优秀教师奖、浙江省高校教学名师奖、浙江大学永平教学贡献提名奖、浙江大学唐立新教学名师奖;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和三等奖3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2篇。 培养1名博士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3名研究生获得省级优秀毕业生称号。
教学上长期从事《遗传学》、《现代遗传学概论》、《作物育种学》、《数量遗传学》、《高级作物育种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作物科学研究进展》等主干课程教学以及研究生指导工作,共指导了22名博士生和46名硕士生(其中5名博士留学生和2名硕士留学生);担任了学校第三届和第四届本科生教学督导。 主编出版遗传学教材4本(其中《遗传学》入选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遗传学》CAI课件成为浙江省高等教育重点教材,《遗传学》课件获得全国第六届高等农业院校多媒体课件一等奖)。同时发表了教学论文14篇(其中7篇发表在一级杂志),介绍了我们教学团队在《遗传学》等课程上的系列教学经验。
科研上长期从事种子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品质性状QTL定位、种质资源核心库和突变体库构建、杂种优势利用以及水稻新品种选育等工作。 现已在Plant Journal、Genes、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PLoS ONE、Planta、Food Chemistry、Rice、Plant Science、Genesis、Field Crops Research、植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遗传学报、作物学报、中国水稻科学等国内外重要杂志上发表论文239篇(SCI收录论文116篇),其中不同环境下种子品质性状的胚、胚乳、细胞质和母体植株等多遗传体系分析和QTL定位研究、不同发育时期稻米品质基因表达规律研究、以及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种子品质性状测定中的应用等结果,在国际上尚属领先的研究领域。主持育成水稻“浙农8010”、“浙农7号”、“浙农34”、“浙农952”和“浙农7号”等优质高产品种;创建籼稻“9311”和粳稻“日本晴”的植株与稻米品质突变体库、以及稻米富含有益矿质元素和低积累有害重金属的水稻种质资源库。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另有4项国家发明专利正在申请之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其中重点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其中重点1项)、省部重点攻关课题等33个、优质米育种课题横向3项,参加国际、国家和省部重大攻关项目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