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发布时间: 2021-07-02

60ded4f96e757.png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农技协党支部在县委、县政府、县科协的正确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先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聚焦“建设一支队伍,服务三农”为核心,建立和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为促进协会服务“三农”提供有力保障。

基本情况

黄冈市蕲春县农技协由全县15个乡镇“产业型”村书记、科技工作者、院士专家自愿登记组成。在漕河镇夏漕村书记丁保琪同志的带领下,协会于1995年3月5月正式成立,现有会员1168人,联络协会28个,科普示范基地36处,建立“协会+合作社+公司+工厂+农场+基地”139处,商标4个:“时珍故里”“益侬”“纪恒祥”“虾珍稻”,且商标无偿给农民长期使用。下设党支部,两个党小组,党员共19人,且有完善的组织体系,其中大学学历18人,外籍会员21人,辐射到四省(包括台湾地区会员2人)四个地级市、七个县。

工作成效

(一)成立党组织,派驻党建指导员。协会贯彻落实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总体部署,经蕲春县科协申报,县直工委批准,于2017年县农技协成立党支部,下设两个党小组,配有办公场所,党员活动室、图书室,以及党建的系列支部生活制度。同时,县科协党组任命县科协党小组组长邓建榜同志为县农技协、县中药材生产技术协会、县区域属植物协会的党建指导员,并坚持每两个月举办一次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大别山红色苏维埃旧址和将军山会址及胡风纪念馆。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开展党课教育,同时对党员开展实用技术课题,对协会会员进行每年两次集训,提高会员整体科学文化素质。

(二)支部抓协会,协会带农户,农户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党建指导员充分行使职责,通过“支部抓协会,协会带农户”方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传达党的三农政策,传播科技知识,带动农民增收奔小康,并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提高素质上发挥重要作用。

(三)主题党日活动和服务“三农”有机结合。县农技协会坚持党建和服务“两手抓、两手硬”,以服务基层农技协会为重点,找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工作的结合点,引导党组织融合三农工作,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协会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开展各类技术培训班,利用技术人员的理论和院士专家的经验,结合蕲春名特优产品,根据不同气候和土质,在全县范围内进行试验示范,比较农作物生长效果。在乡镇农业科技办公室的组织下,每年协会会员集训2场次,共100多人参加,举办各类培训达60余次,培训人员近5000人次。

亮点工作

(一)抓科普示范试验基地建设,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县农技协益侬生态健康产业联盟高度重视科普示范试验基地建设,以科普示范试验工作带动会员。全县专业技术协会178个、农村经济发展专业合作社156个、大小示范基地和示范园309个、示范面积达1.06万亩,充分展示了农技协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并在各位理事的带动下做到五促:一是促进新能源发展和废物综合利用、实践绿色经济,二促新品种发展,三是促新技术应用,四是促农民科学素质提高,五是促农民增产增收。协会副会长叶荣喜创办综合利用新能源沼气循环经济发展项目,在三省21个县市推广应用,得到农民和专家的认可,为国家清洁能源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协会副会长张国成十年专注于培育甜柿和经济林苗木培育工作,还无偿为刘河镇、青石镇、向桥乡等村提供经济林苗木。像这样的科普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在全县随处可见,并在理事们的带动和示范下,蕲春县2018年荣获国家农副产品质量安全县。

(二)抓科普网络远程教育宣传,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是农技协、农村经济发展专业合作社、益侬生态健康产业联盟理事和会员的重要职责之一,协会现有理事和会员共1168名,作为科普宣传员、信息员、推广员,他们以自身的实际经验参与编写科普教材,如《蕲春县农村实用技术指南》丛书和近40余万字的《土专家手记》,共印刷5万余册免费发放农民,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协会副会长张国成、叶荣喜、吴贵如、蔡志勇等人,跑遍全县15个乡镇、576个村,宣传水稻育种等科普种植技术,既义务为广大农民提供可靠的技术信息,同时又销售了自己的新品种苗,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经济效益。

(三)抓科技服务,利用旅游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带动农民致富。农技协的宗旨是服务农村、农业,帮助农民提高经济效益。农技协已建立3个网络平台,为广大农民朋友服务。鲁进通过儿子鲁志建立网站,销售蕲春艾系列产品,年收入超过20万,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信息,解决农贸市场销售问题,增加收入。此外,农技协在旅游业也发展迅速。湖北红太阳旅行社吴润国把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菩提村甜柿子”基地纳入旅游线路,带外地游客购买当地特色农产品甜柿,为农技协带来商机。三年来,他带了26个团队到蕲州镇苇庄村孔雀、七彩山鸡、龙泉花海基地、向桥乡杨畈、向阳桃基地、鄂人谷观光基地、彭思生态农业果园基地、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综合利用基地、团石头生态农业葡萄园基地等观光,以乡村游带动乡村富。

(四)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协会实行科普标准化示范基地,镇镇都有亮点,村村有基地,组组有协会,户户有懂科技的人,做到科技助扶贫,提升农村人口素质与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有机结合,这就是农技协、农函大,两农组织长期所坚持要做的事。协会会员也有部分扶贫对象户,余黄发会员就是其中之一,农技协给他养的猪配上沼气,无偿为他们服务,农技协每年培训60余期,共培训5000余人次,并开展两次专家和土专家进农户活动。面对面交流,以适用技术、产业化技能、劳务输出和就业创业等主要内容,现场操作实训,大力开展技能培训,让有劳动能力的每户贫困户至少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能。

(五)面对疫情彰显党支部的责任与担当。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蕲春县农技协党支部承担了疫情防控监测点守卫任务。支部的甘友明同志作为赤东镇邓信村党支部书记更是身先士卒、统筹安排,不辞辛苦的在监测点值守,坚持不漏一车、不漏一人,把好入村第一道关口。为加强防疫力量,支部党建指导员邓建榜同志下沉到乡镇参与疫情防控,持续一线战斗几十天不中断。作为支部的年轻党员郝儒秀同志利用微信平台发布疫情防控工作,营造凝心聚力共克时艰的良好氛围。在协会党支部号召下,党员、会员纷纷在各乡镇疫情防控点带头捐款捐物。会长方四海捐款1000元,会长伊建忠捐款1000元,农技协副秘书长、党建指导员为疫情捐款1000元,王红军果园基地副会长叶荣喜捐款6000元、土鸡蛋800个,县科协主席游武、副主席王天祥与农技协常务理事蕲之阳蔬菜基地法人侯伟为疫情捐赠蔬菜近30万斤,其中有4万余斤蔬菜由县农函大农技协专家送往全县“三院一会”。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农技协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

关注农技协公众号 版权所有: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Copyright © 1995-2021 All Rights Resserved 京ICP备 120308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