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陆川县陆川猪养殖协会

发布时间: 2021-11-22

广西陆川县是全国生猪养殖和调出大县,生猪产业是陆川县最大农业产业,这一产业的稳健发展,陆川猪养殖协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党委重视和党建强会工作长抓不懈,使该协会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一、基本情况

陆川县陆川猪养殖协会于2011年7月成立,现有会员 500多家,是由从事生猪养殖企业(个人)及生产、销售饲料、兽药的厂、商家等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协会以“民办、民管、民受益”为办会原则,以党建为先导,以服务会员为宗旨,以壮大陆川猪产业产值为己任,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为把陆川猪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作出了突出贡献。2012年6月26日,陆川县陆川猪养殖协会党支部成立,现有党员7人。多年来,坚持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农技协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积极推行“党支部+协会”模式,认真指导会员发展绿色、环保养猪业;为会员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开展技术培训;协助会员向上级部门争取有关补助、奖励及项目申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着力于行业、企业与政府间的沟通协调等。通过努力,已基本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的会员间互帮互助体系。多次被评为玉林市、陆川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

二、工作成效

(一)夯实基层党建,强化政治引领。陆川猪养殖协会党建强会工作得到了县委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县委政府领导经常到协会和会员养殖场调研,现场办公为生猪养殖解决各种难题。县委领导每年均参加陆川猪养殖协会年会,并在会上作动员讲话,鼓励支持陆川猪产业发展壮大。2019年11月,陆川县召开生猪复养大会暨陆川猪养殖协会2019年年会。县领导在动员讲话中希望陆川县广大养猪业主进一步坚定重振陆川猪养殖产业的决心和信心,用好用活各项生猪复养相关扶持政策,提高猪场生产管理、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在新一轮生猪产业绿色发展大潮中抢占先机、赢取主动。年会上还开展了产品展销、论坛研讨、专题讲座等多项活动,帮助广大生猪养殖户把握当前新形势,进一步增强了生猪恢复生产的信心,有力推动该县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开展教育培训,助力乡村振兴。协会每年组织专家和养殖技术知识成果的资源优势,为农户、会员开展20次以上的生猪养殖培训,针对场地选址、猪的饲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讲解,年均培训2000余人次。通过培训,有效改变了广大养殖户的传统种养殖观念,有效提升了群众养殖管理技能,坚定参训农户发展种养殖业的信心和决心,为开展好乡村振兴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现会员饲养存栏能繁母猪10多万头,年可出栏生猪200万头,总收入多达4亿元。会员单位每年辐射带动2000多农民就业致富,农民增收效果明显。

三、亮点工作

(一)主办中国名猪(陆川)文化节。陆川县养猪协会连续多年在秋季主办中国名猪(陆川)文化节,对向外推介陆川猪产品,提高了陆川猪系列商品的形象,促进了陆川养猪技术与产品的升级与创新,加深了陆川养殖业与外界同行的合作与交流等;同时,陆川猪高架网床技术、陆川猪系产品研制不断取得成功并推向市场。

陆川县作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现有规模养猪场1000多家,存栏母猪18.5万头,年出栏生猪近300万头,年产值60多亿元。举办中国名猪(陆川)文化节效果显著,打响陆川猪品牌,提升陆川猪产品质量,并且为陆川九洲江小流域综合整治提供保障,为“美丽陆川·宜居乡村”活动提供支持,带动秋冬季陆川旅游市场的发展。

(二)防控非洲猪瘟、助力生猪复产“两手抓”。受2018年爆发的非洲猪瘟的影响,陆川猪养殖量呈现“断崖式”下降。在行业最艰难困苦的时刻,陆川县陆川猪养殖协会始终和广大会员共进退,一手抓猪瘟防控,一手抓生猪复养。利用平台优势,紧密联系养殖企业和上下游企业,引领探索复工复产之路,积极推动养殖场疫后的重建、复养。

在抗击非洲猪瘟疫情中,协会不畏艰难,主动承担了陆川猪的保种任务。选址清湖镇塘寨村,建设了1000平方的陆川猪保种场,并配合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了陆川猪种猪的基因采样。经过努力,使保种场顺利渡过本次疫情冲击,现存栏陆川猪900头,其中母猪120头。保种场的成功,为生猪复产树立了强烈的信心。其次,与杨翔集团合作创立推广“铁桶”养殖模式。通过围墙、密闭式围栏、防虫网三层设计,实现全封闭养殖场改造;猪舍内采用高架网床设计,让猪和粪便分离,减少感染风险;在饲料中添加益生菌,有利于猪的排泄和肠道清洁,最终达到环保要求。

在众多猪场因非洲猪瘟空栏或改行养鸡养鱼时,陆川县陆川猪养殖协会克服种种困难,充分发挥了表率和引领作用,助力陆川县养猪行业复养复产。2019年12月被玉林市水产畜牧业协会评为“2019年防控非洲猪瘟工作先进会员单位”。

关注农技协公众号 版权所有: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Copyright © 1995-2021 All Rights Resserved 京ICP备 120308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