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发布时间: 2021-07-02

吉林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市农技协)团结和带领各级协会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走村入户,以实施科普惠农为重点,以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为核心,以开展科普活动为载体,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60dedd487297f.png

2017年西藏自治区日喀则的技术人员在省级贫困村——永吉县西阳镇兴隆村棚膜园区参观蔬菜生产

基本情况

吉林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市农技协)成立于2015年,现有会员109人,同年成立吉林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党支部,党员89人。通过引导基层农技协成立党组织,发挥党建的政治引领作用,把党建与协会产业发展相结合,两手抓,两不误,组织农民学习政策、学技术、学经营,使农民从科技帮扶中获得成就感、幸福感。

60dedd6798026.png

2018年市农技协组织在丰满区前二道乡召开全市冬季草莓生产现场会

工作成效

(一)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引导协会产业发展。磐石市石嘴蛋鸡产业链成果斐然。石嘴镇党委把支部建在蛋鸡产业链上,让党员群众聚在产业链上、学在产业链上、富在产业链上,逐步探索出一种“协会+支部、党员带农户”的有效模式,一举攻克了农民协会组织过松过散、带动力不强的老毛病。经多年发展,协会党支部成员由起初的6人到现在的38人;在党支部的引导下,蛋鸡协会逐步发展了分会36个,建成蛋鸡基地20个,园区32个,培育生产大户128个。

60dedd7fbc590.png

2019年市农技协组织新型职业农民现场培训

(二)树立“协会+基地+农户”典型,走集约化生产经营。

蛟河黄松甸食用菌协会黄松甸食(药)用菌专业分会组织带动农民发展食(药)用菌产业,产业越做越大,效益越做越好。全镇黑木耳发展到1.7亿袋,产值达2.5亿元,其他菌类如木灵芝、元蘑、榆黄蘑、滑子蘑、猴头、杏鲍菇等发展到4000万袋。协会人均增加纯收入6600元,高于本市年均纯收入55%以上。在协会的带动和影响下,蛟河全市黑木耳种植户已达到25000户左右,总量达到4.5亿袋,创产值10亿元。

工作亮点

(一)强化服务,发挥协会在促进产业发展进程中的独特作用

吉林省农技协注重把协会办成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技术服务部。长白山果树协会为了让会员掌握果树生产栽培技术,解决生产管理等技术问题,一方面利用春秋两季召开信息交流会和技术培训班,另一方面定期组织会员到省内外科研单位和果树产区去学习生产技术,再通过培训班、研讨会和自办的《果树技术与信息》期刊进行传播和推广。协会每年培训会员3000余人次,协会推广的果树夏季修剪、果树测土配方施肥、根外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10项新技术。

(二)把协会办成让会员可以信赖的产销服务部。丰满区小白山乡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协会多年来广泛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不仅为农民免费提供种植技术,使无公害蔬菜走进吉林市大润发超市,实现了“农超对接”产销模式,而且协会始终坚持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统一采购、统一服务的营销策略,提高了广大会员的收入,有效地促进了丰满区蔬菜生产的快速发展,协会会员由原来的15户,现已发展到1321户,激发了广大会员的种植积极性。

关注农技协公众号 版权所有: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Copyright © 1995-2021 All Rights Resserved 京ICP备 120308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