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农技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大局和科协重点工作,团结带领广大涉农科技工作者和农技协会员积极开展科技普及和科技服务,为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业产业绿色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2020.8.24湖北省农技协在恩施州巴东县举办乡村振兴培训科普宣传活动
2020.9.8别之龙教授在花坪镇漆療村慧民现代农业科技园,为当地130多名农民开展了《高山地区设施蔬菜双减技术》培训。摄影:黄光维
基本情况
湖北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成立于1994年,会员221人。截止2018年,全省成立市级农技协25个,县(市、区)级农技协335个,乡镇及专业性技术协会2537个。形成了以省农技协为龙头,专业技术协会为主体的省、市 、县、乡镇、村等多层次的农村科技服务组织网络体系。
省农技协于2018年8月20日成立了协会党支部。工作中坚持以农民利益为重,聚合资源,重心下移,延长手臂,依托专家服务团队,建立省、市、县、乡、村多元人才服务网络,扩大全省基层农技协长入科技服务的覆盖面和纵深度,突显省农技协的科技辐射作用。深入各地乡村开展了“荆楚科技志愿服务助农行”、“科普中国惠荆楚”、“智慧农民培训”、“农技协重点调查”、“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农村科普活动,活动场次200多场,培训人员1万多人,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和全国科普日优秀科普活动称号。
2021.3.5湖北省农技协在潜江果蔬种植协会开展鱼果模式种养技术培训
工作成效
(一)加强政治引领,提高在服务三农工作中的号召力。省农技协党支部着力加强党对协会的政治引领,主题党日活动和服务“三农”有机结合,牢固树立围绕服务“三农”这个中心,引导党组织融合三农工作,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把党课搬到工作现场、服务群众第一线和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等开展体验式教育;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2020年9月7日,湖北省农技协、恩施州科协、鹤峰县科协党支部在鹤峰县下坪乡九莲山生态林业专业技术协会联合开展了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同时,分别在在恩施州建始县花坪镇漆寮村和石马村进行专题培训,协会副理事长别之龙教授在花坪镇漆療村慧民现代农业科技园,为当地130多名农民开展了《高山地区设施蔬菜双减技术》培训,讲解高山地区蔬菜栽培技术;秦仲麒研究员在石马村为110多名果农开展《现代果业与乡村振兴》专题培训。2021年结合“学党史,办实事”主题教育,探索建立重点产业创新联盟,在设施蔬菜、蓝莓、黄鳝等开展技术推广,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省农技协带领各级党组织积极回应农民关切,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进一步树牢群众观点、强化服务“三农”的宗旨意识。
(二)抓基础,提高在服务三农工作中的坚实度。一是着力完善农技协服务功能。大胆探索农技协“功能修复”模式,提出农技协要服务于创新创造、服务三农发展、服务扶贫攻坚的定位调整,着眼于夯实组织基础为切入点,以规范管理、科学发展为引导,鼓励全省农技协健全组织建设、扩大产业领域、突出特色发展的管理思路,引导基层农技协(联合会)调整完善服务功能,收到较好效果。二是着力探索农技协发展模式。对省内各级农技协进行专题调研,先后到孝昌、钟祥、老河口、宜城、樊城等县市区实地考察了果品、茶叶、食用菌、兰花、蔬菜、鸭业等协会,形成了《湖北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研究》调研报告,对我省各级农技协的发展现状、运作模式、发展方向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论证,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农技协发展建议和意见。三是着力加强农技协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创新党建工作方式、丰富党建活动内容、加强党员理想、宗旨教育,开展如“学洪湖精神、送科技下乡”主题党日及“党建+协会+基地”党建带群建等丰富活动,使协会能够在党组织的管理下健康发展。
(三)抓创新,提高在科技服务中的延伸度。一是通过指导全省市州成立农技协联合会,搭建农技推广的组织平台。提高农技协的组织化程度,增添培养新型农民的活力,促使农技协走向更高层次联合。目前,襄阳等共18个市县成立了农技协联合会。二是通过建队伍,搭建专家服务平台。省农技协成立了“湖北省农技协专家服务团”,现有专家50多名,专业含盖蔬菜标准化栽培、畜禽综合养殖、特种水产和茶叶果树科技等各个领域。每位专家都有详细的专业特长、技术成果、可提供服务的技术档案。四是搭建农技人员培训平台。结合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和生产实际,以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为宗旨,以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领办人等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五年来,分别在蕲春、江陵、利川、监利、孝昌、枣阳、仙桃、谷城、沙洋、郧县、沙市区、丹江口长阳、鹤峰、安陆等地共举行各类别的培训500多期。共培训50余万人次,发放各类培训资料30余万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五是搭建宣传推广平台。编辑农技协《工作简报》、微信公众号广泛宣传各级农技协中的典型事例和先进人物,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成效等典型、经验,多次在被人民日报、新华网、今日头条、中国科协、中国农技协等宣传。
(四)抓示范,提高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的显示度。一是抓特色产业协会示范。着力打造文化引领模式,把聚集资源打造文化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合作农业成为农协会创新发展的新路子。二是抓农技协脱贫攻坚示范。省农技协在全省大力开展专家服务团进乡村、进农户活动。各地农技协组织专门组建了专家培训团,根据各农技协的培训意愿,制订培训计划,先后在各地所辖区内开展了食用菌、天麻、油用牡丹、麦冬等技术培训。湖北省农科院组织各类专家服务队伍与所联系的乡镇村协会开展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活动,为当地村民培训他们所需的种植技术1500多场次。截至目前,共送科技下乡50多场次,发放资料2.2万份,咨询受众3万多人。三是抓农技协组织建设示范。在农技协组织建设方面,坚持优先在贫困地区建立农技协组织、优先发展地区特色农业产业、优先助推基础条件好的原则。
亮点工作
(一)专家服务聚人气。协会整合现有专家服务团成员,组建了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教授专家和长期扎根一线的农技人员和乡土人才在内的7支科技志愿服务队,成立了蔬菜、果茶、水产、粮食作物、油料、畜禽、中药材等专业的志愿服务队,并制订了《湖北省农技协科技志愿服务队组建与管理指引》,就组建依据、组队方案、志愿服务的一般内容与形式、推荐模式、注意事项等逐一进行了规范,实行队长负责制,各服务队以微信群为管理模式,以指导科技人员深入到县、乡、村开展与农民面对面技术培训。科技志愿服务队先后开展培训咨询活动70余场次,培训人员9000余人。
(二)疫情期间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开展科普宣传及动员捐款捐物。疫情爆发以来,省农技协积极响应党中央和省委号召,积极投入疫情阻击战,于2020年2月2日向全体会员和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发出了《关于动员全省农技协组织和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以实际行动参与疫情防控的倡议书》,号召大家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利用新媒体,做好疫情防控的科普信息化工作,做好科技培训,为新一年农业发展开好头。从科普中国云等官方网站下载防疫科普知识,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转发到会员和工作群,普及防疫及健康科普知识。先后转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100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指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校园防控手册电子版》等电子科普手册,以及《疫情期间,远距离出行人员如何防护》、《复工后如何应对扎堆恐慌》、《疫情压力下人们的正常反应是什么》等科普视频。襄阳农技协联合会通过微信公众号,连日推送关于防疫抗疫的科普知识50多条。在省农技协的带领下,各地农技协也纷纷行动,有钱出钱,有物帮物,有力出力。襄阳卧龙山药协会自发捐款108300元,蕲春县农技协副会长、湖北蕲之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捐赠新鲜蔬菜150多吨,谷城玉皇剑茶叶协会捐增物资价值达79.62万元等。
(三)农技科普活动接地气。省农技协先后开展了“智慧农民培训”、“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科普中国惠荆楚”、“学会智惠行动”、“荆楚科技志愿服务助农行”等系列活动,针对农民所需,开展了实用技术培训,培训2万余人。自编自演科普小快板《科普中国惠荆楚》为农民传播科技知识。2020年7月举办了“科普中国惠荆楚-畅享助力 • 美丽乡村”摄影大赛,用镜头聚焦我省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扶贫攻坚的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