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高原云耳协会

发布时间: 2021-07-22

近年来,石林彝族自治县高原云耳协会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为引领,搭建平台、汇聚资源,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推动当地沙田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实现高质量发展,带动会员和农民增收致富。

基本情况

石林彝族自治县高原云耳协会立于2018年1月,注册资金3万元。由团体会员(昆明旭日丰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高原云耳中合作社成员52人组成,开展菌种研发、菌包生产、立体种植技术的推广等工作。为充分发挥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的优势,自协会于2018年8月组织党员成立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5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自协会党支部成立以来,在党支部书记金宏伟带领下,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为人民,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带领党员群众发展壮大沙田柚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60f9250b2d747.png

2020年组织协会党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工作成效

   (一)抓好支部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协会党支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根本点在于集体领导,在涉及重大问题上,特别是政策性强、事关大局和涉及及基层群众利益的热点问题上必须正确实施集中,坚持民主集中制,提高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在讨论研究问题时坚持党性原则,保持理性思维,遵守议事纪律,努力营造公平、公正、民主的氛围,不仅保证决策的正确科学,还能充分调动和激发每一名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同时,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加强管理和学习。“三会一课”制度是党的基层支部长期坚持的重要制度,也是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仍须重视和坚持这一行之有效的制度。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对于加强党支部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具有重要作用。党支部通过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经常组织党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时事政治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和工作水平,从而适应新形势,更好地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任务。更利于推进党务公开,加强党内监督。尤其是支部委员会定期向党员大会报告工作,党员定期讨论评议支部工作,可以增强党内权力运行的透明度,使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更好地接受广大党员的批评和监督。同时,经常总结支部工作的经验,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可以使党组织保持清醒头脑,发扬成绩,克服缺点,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二)抓好先锋模范,营造干事氛围。协会党支部深入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活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党的建设方面好的经验、做法,鼓励会员学文化、学技术、学管理,把党建工作渗透到协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进一步增强党员履好职、带好头的使命感,形成了协会人人争先干事的良好氛围。三是抓示范,发挥模范作用。近年来,协会党支部始终坚持主动介入,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把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围绕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力促进协会产、供、销良性循环。党支部以创建党建品牌为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大力宣传发动,健全党员先锋、党员责任区等举措,充分发挥党员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典型为示范,切实增强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提高党组织的创建质量和创建水平。


60f9253651ff2.png

2021年4月协会举办黑木耳种植扶贫技能培训


亮点工作

(一)积极响应对外交流,提高高原云耳知名度。参加2020年食用菌全产业链(厦门)创新博览会、2021年中国(贵州)食用菌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大会、2021年第十二届成都火锅食材节,协会也将跟随国家政策、积极配合,在高原云耳产业中发挥作用,为国家减负,为人民增收。

60f927070b013.png

2020年2月6日协会会长姚远对贫困户进行技术和物资帮扶


 (二)党建引领,开展扶贫工作。近年来,协会通过党建引领,启动“挂包帮”、“转走访”项目建设,利用“党支部+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支部引领、协会带动、党员示范,把红旗插在产业上,支部建在协会上,引领产业发展壮大。“支部+协会”保证了农户的有效增收 “当前的农村, 一方面农户生产过于分散 、盲目, 缺乏科学的管理和指导, 难以抵御市场的风险 ;另一方面, 基层党组织找不准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切入点 。“支部 +协会”的模式, 正好把这两方面有效的联系起来。在“支部+协会”的模式中, 既坚持了农村专业协会“民办 、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又加强了党管协会,充分利用了基层党支部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方面的优势,使党支部与协会、协会与农户实现了有机的结合。以立体大棚种植高原云耳为载体,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通过产业扶贫技能培训、产业扶贫劳务输出、贫困学生学费资助、生活物资捐赠等形式,进行帮扶。让更多的贫困户参与到产业发展上,从而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关注农技协公众号 版权所有: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Copyright © 1995-2021 All Rights Resserved 京ICP备 120308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