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枣业协会

发布时间: 2021-08-25


义乌大枣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制成的南蜜枣名誉中外。为振兴大枣产业,改变以往小、散、乱等现象,义乌市枣业协会充分发挥党的工作小组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带领广大枣农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产、加、销一体化全产业链建设为抓手,实现从手工到机械,从粗放型到标准化、规模化。


基本情况


2018年10月,义乌市枣业协会成立,同年11月,成立协会党的工作小组。2019年枣农自筹资金创办大枣加工企业2个,南蜜枣加工实现从手工到机械,从粗放型到标准化、规模化,属于全国首创,“一种喷淋式烫红机”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协会发布团体标准5个,组建科技志愿服务队3个,开展交流培训100多场次,目前有生产基地6000多亩,带动了200多户枣农共同致富,实现了义乌大枣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6125fffa28c06.png

2019年10月15日,在义亭镇举办义乌南蜜枣文化园开园仪式,市委常委朱有清及相关部门领导出席活动


工作成效


(一)制订标准,提升产业档次。大力推行南蜜枣标准化生产,根据《义乌南蜜枣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制定了《义乌蜜枣团体标准》、《义乌蜜枣加工技术规程团体标准》、《义乌南枣加工技术规程团体标准》、《义乌大枣生产技术规程团体标准》和《义乌南枣团体标准》等5个团体标准,让义乌大枣的生产加工乘上了标准化列车。建立南蜜枣质量、食品安全和可追溯体系,向农业农村部申请义乌南枣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申报三个农产品地理证明商标,推进南蜜枣生产的优质化、绿色化、特色化。联合举办枣文化艺术节2届、南密枣文化园开园仪式1次,大力宣传枣知识、枣品牌、枣文化,积极营造全民参与保护南蜜枣的良好氛围。


(二)提高效益,助力乡村振兴。引导枣农成立义乌市三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义乌市远大枣业科技有限公司2个大枣加工企业,实现了用机械替代传统手工加工南蜜枣工艺,加工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外观品质明显提升,一个月可产南枣50吨以上。义乌大枣生产基地由原来2000亩发展到现在6000多亩,鲜枣收购价由原来5-12元不等上升到18-28元,仅这一项可为枣农增加收入500多万元,枣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6126000ca7077.png

2020年6月11日,共产党员义乌市华秀枣类研究所楼秀球为枣农普及大枣种植管理技术


亮点工作


(一)理清需求,找准服务目标。协会以产业为着力点,广泛联系种植大户、加工企业和销售商,建立“义乌枣友”“南蜜枣产业群”等微信群,拥有线上联系人1100多个,解决线上各类问题200多个。收集会员单位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登记造册,形成需求清单100多项。通过综合统计分析,梳理病虫害防治、南蜜枣加工技术等当前主要问题和关键问题7个。


6126003c79a3b.png

2021年5月11日,举办大枣种植技术培训,常务副会长何丁生为枣农普及田间管理技术


(二)凝聚资源,做好技术服务。成立枣业协会科技志愿服务队等3个服务队,经常性、常态化深入田间地头,与枣农探讨分享推广种植技术,实现了101个会员单位先进技术全覆盖。组织开展大枣种植管理培训5期,开展现场指导、技术交流等活动100余场。通过药肥管控技术普及,大大提高了坐果率,增加了单颗个重,减缓了大小年问题,提升了枣农经济收入。会员单位成立枣类研究所,深入开展栽培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蜜枣、南枣加工工艺研究、技术咨询,建成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枣博园”,加强对义乌大枣母本园保护,收集义乌大枣、美人枣、华秀八号枣等枣类品种80余个,成为浙江省首批省级义乌大枣种质资源圃。


关注农技协公众号 版权所有: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Copyright © 1995-2021 All Rights Resserved 京ICP备 120308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