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仙桃农技协2013年成立,现有会员130余人。各类基层农技协58家,科普示范基地36个,拥有“沔洪”、“嵩芭湖”、“允泰坊”、“鲫鱼湖”、“张沟黄鳝”、“心怡葡萄”等10多个系列农产品商标,创建8个市级科普惠民村,打造了5个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实施市级特色科普基地建设项目,加强了农村科普公共服务建设,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仙桃市杨林尾镇鲫鱼湖渔场鲢鳙生态养殖协会、市农技协理事长邵自迪、副理事长童国兵分别被中国农技协表彰为中国农技协龙头协会、中国农技协优秀乡土人才光荣称号, 市农技协2017年获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奖。理事长邵自迪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副理事长童国兵获湖北省人民政府表彰为“湖北省第四届科普先进工作者”。
(2020年5月7日,在郑场镇普庆村举行由仙桃市科协主办,仙桃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承办的农技、防疫科普志愿服务)
工作成效
一、 坚持党建强会,牢牢把握政治方向
仙桃市农技协根据吸收党员入会情况,2017年12月成立协会党支部,推选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党员进入支部委员会,现在党员19人;协会支部根据上级要求,认真开展党建各项工作。重点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学习原文、专家辅导、现场体验、学习交流、对照检查、专题组织生活会等形式,全体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仙桃市农技协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有关农业科技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结合自身实际,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发挥了一个社会组织应有的作用。
二、集聚资源,工作保障有序
仙桃市农技协自成立以来得到了省农技协和市科协的大力支持。省农技协领导和专家多次深入我市农技协实地指导、部署工作,排忧解难。市科协把农技协工作列入年度工作内容,将市农技协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保障农技协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行,与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科普工作同安排同部署,为农技协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促进农村实用新技术培训、推广工作广泛开展。
毎年定期举办农村实用新技术培训班。推荐市农技协会员参加中国农技协智慧农民培训,市农技协会员通过上级农技协平台得到进一步提高的机会。近年来,围绕黄鳝、泥鳅、匙吻鲟、黄颡鱼、小龙虾、大白刁、河蟹等高价值淡水鱼类以及葡萄、黄桃、梨子、蔬菜等果蔬栽培项目,开展了多期绿色健康种养殖技术培训。全市农民科学素质比例大幅提升。为表彰我会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中的卓越表现,2019年市科协授予市农技协优秀基层科普单位,并奖励资金3万元。
2017年以来,农技协承担市科协与长江大学共同实施湖北省科协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分别在仙桃市郭河镇、长埫口镇、三伏潭镇、胡场镇开展了以淡水养殖和大棚蔬菜,半夏种植、虾稻连作、泥鳅养殖为主要内容的技术讲座和现场指导活动。3年来共举办农村种养植培训班12期,共培训人员达1800多人。
各基层协会也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开展科普工作,助力精准扶贫。如:强农水产专业合作社依托与华农水产学院建设的院士专家工作站的资源, 利用省农函大仙桃分校平台积极开展农村种养殖技术培训推广;仙桃市西流河黄鳝繁养协会依托与上海农科院周文宗教授合作成立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常年开展“稻鳝共作”模式推广,建议养鳝户针对消费者日益提高的消费观念,努力提高黄鳝品质,打造绿色品牌;市农技协秘书长水产高级工程师杨新华常年深入基层进行水产养殖技术培训、推广、指导,深受养殖户的信赖。每个基层会员单位和个人都奋战在科普一线, 为农民增产增收做贡献。近几年市农技协编印各类实用技术宣传手册2万多册,在各类培训会,科技周、科普日活动期间进行免费发放。
市农技协围绕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脱贫攻坚要求,大力培养新型农民,引导农民转变思维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树立科学发展观念。积极向市科协推荐,创建8个市级科普惠民村,打造了5个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实施市级特色科普基地建设项目,加强了农村科普公共服务建设。
此外,我们与电视台开设《三农前线》专栏,不定期地对农技协的动态进行宣传报道,提高基层农技协的知名度,提高各级部门对基层农技协的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知度,为基层农技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我们加大农业科技成果科普作品的创作,2018年争取省农技服务中心支持,联合湖北垄上行频道拍摄了黄鳝养殖科教片,并上传科普中国网站,让农民通过网络共享科技成果。
(2020年仙桃市农技协赴襄阳考察学习稻菇(水稻——大球盖菇)轮作模式)
三、榜样引路,辐射带动有范
发挥强业强会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围绕我市特色水产业,选择黄鳝、水生蔬菜、小龙虾3个产业强会,开展典型基层示范协会培育。仙桃市农技协理事单位仙桃市黄鳝养殖协会副理事长陈振华与长江所合作, 和李忠研究员合作,主攻黄鳝工厂化育苗,年繁育苗种3000万尾以上,破解了黄鳝人工工厂化繁育瓶颈。市水生蔬菜协会与武汉市蔬菜研究所、市富喻水产合作社与华中农业大学开展技术对接,解决技术发展难题,提高创新能力。各产业协会在市农技协的带动下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增强产业竞争力。河堤岸生态牧业公司与华农开展合作,联合建设科普示范基地,并相继成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普橱窗、科普培训室、科普图书室成为基层农技协的标准配置。示范农技协持续带动和增强了农技协的影响力、凝聚力和竞争力,一批基层农技协得到迅速成长。
亮点工作
一、规范引导,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针对新形势下和规范农技协发展的需要,仙桃市农技协党支部积极帮助一批会员多、发展快的基层协会及时到民间组织管理局进行社团登记,完善《协会会员入会规则》、《协会会员入会条件》、《协会会计制度》、《协会财务制度》、《理事长工作职责》等制度。这些制度的明确,引导全体农技协风清正气、务实求新的工作作风,推动农技协创新发展新力量,弥补了农技协过去工作只注重了生产经营和技术交流,在协会科学化的管理上的不足。周到的服务、有效的管理吸引了更多基层产业协会的产生。指导市桃业协会、市水生蔬菜种植协会、市黄鳝产业协会等一批基层协会在民政注册登记。并积极为基层农技协、涉农企业与高校、研究院(所)开展校企合作,目前已建立涉农院士专家工作站5家。
二、开展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市农技协作为一支重要的科技力量,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活动,为市委市政府分忧解难。一是助力精准扶贫。深入重点贫困村进行调研,及时帮助解决生产技术疑难;利用自身产业优势,积极吸引贫困户入社,或提供就业岗位,帮助脱贫。近年来,共吸纳620户贫困户入社,解决1270个贫困人口就业,带动2250户稳定脱贫。二是参与防疫防控。去年疫情暴发以来,积极组织会员参与农村社区疫情防控,捐款捐物价值近30元支援周边农村抗疫;及时提请相关职能部门,帮助解决农产品销售难、运输难等问题40多个,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农民的经济损失。三是支援抗灾救灾。去年在遭遇严重洪涝灾害的情况下,市农技协广大科技工作者第一时间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抗灾救灾和生产自救;今年7月,在获悉河南郑州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后,农技协发动会员单位开展爱心捐赠,累计向灾区捐赠20多万元的生活物资。
(2020.11仙桃市农技协开展科普中国惠荆楚活动)
仙桃市农技协在彭场镇开展农技培训
(2021.5原中国农技协张晓军主任、省农技协副理事长张利进调研仙桃市农技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