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板栗协会

发布时间: 2021-11-09

 2012年11月12日,泰安市板栗协会正式成立了“中共泰安市板栗协会支部委员会”。支部现有党员14名,模范带头积极分子35人。2014年被评为“山东省级党建示范点”。 支部经常开展一系列的民主生活、主题党日活动、党建扶贫下乡、慰问老党员等党建活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配合协会做好各项工作,保证了协会正确的发展方向。

618a45a5f201f.png

工作成效

一“服务+发展”,量身定制发展道路

  如何让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泰山板栗良性发展?协会成立以支部书记为带头的泰山板栗发展小组,联合有相关经验的老党员和技术员,历时三个月,把泰安市所有板栗产区进行数据摸底,分类,建立档案,制定一整套泰山板栗“哑铃平衡” 长效发展战略方案。先后在周围建立了规模达一千多亩的示范园区九个,每年为国内大型板栗加工厂提供板栗原料达10000多吨;和青岛、日照等外贸合作,出口生板栗3000多吨。成立了辐射长江以南、重庆西部为主的板栗炒货联盟,为炒货市场供应板栗达7000多吨。 

618a45bf4417c.png

二“服务+生产”,科学种植保质量

  协会基地严格遵守生态化、环保化原则,生产实施上合理运用现代科学,采取规范化、信息化等四化五统一管理体系、施肥上使用生物肥、绿肥,减少生产环境的污染;病虫害防治上采取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做到实质性的无公害、绿色、有机板栗。根据泰山板栗品系退化的特点,及早跟进泰山板栗优良品系培育,支部积极和山东省果树科研所、泰安林科院联合建立品系优化基地。为了更好的为更好配合生产需求,解决山顶旱地蓄水困难,配套实施了“旱地蓄水灌溉项目”。打井20眼、建立山顶周转池5个,蓄水能力达1000多立方。另外,建设简易蓄水池200多个,受益面积达10000余亩。 

618a45df24904.png

三“服务+科普”提高科学知识普及率

   支部积极配合市科协,联合各个协会、高院校所,每年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普下乡、科普之春夏冬、科普大集、校园科普等系列科普活动,让山区农户正确认识科学知识,避免伪科学的渗透和不良传播,提高了山区农户的文化素养。为了提高会员们的种植技术,支部积极和泰安市科协对接专家数据库,联合山农大、省果科所建立教研基地,邀请中国农业大学、山东省果科所、泰安市林科院专家教授举办生产种植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等培训班,年培训3000余人次。为方便会员学习科技知识,购置10000多本科技图书,开设了免费图书借阅室。组织增办内刊 “栗农之声”报,利用农闲带领会员到北京清华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地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到天津、河北等地参观学习先进科技种植管理经验。截止至今拥有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专家顾问30 人、高级技术职称2人、中级技术职称60人、一线专业实用人才 500 人,其中省农技协特聘实用技术专家 1 人、泰安市青年科技奖 3 人。大大提升了协会的科技服务水平,为未来实现智慧科技农业奠定基础。 

618a45f7dd6ff.png

四“服务+创新” 挖潜赋能新用法

   支部为更好的利用栗树下闲置空间,发展林下三产经济,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增加栗农收入,形成“树上栗子香千里,树下菌花遍地开”树上树下齐收入的立体经济收入模式。在中农大、山农大的支持下,达成校企合作协议,转化野生泰山天花驯化成果,推广实施产业化生产,组织专家成立“泰山天花研究院”,建立了专家课题组,充分挖掘天花药用价值,研发高精细产品。为扩大宣传和推广,在市科技咨询中心、泰安广播电台支持下制作科普宣传片,在山东省农科频道做专题直播;为了增加附加值,研究炒茶配方和工艺,开发了“泰山姐姐”牌泰山天花茶系列产品,使产品提升了2倍的收入。

618a460dd4da6.png

亮点工作

(一)坚持公益,党旗引领思想方向

协会的发展离不开团队的配合,团队整体化合理,互补性强,老党员们有着优良的艰苦奋斗精神,部队出身的党员纪律性、责任性强,年轻的思想活跃,信息化灵通,高学历知识先进、洞察力强;他们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各司其责。协会组织党建带妇建成立了“红蝴蝶公益服务队”,负责一些困难工作的推进和帮扶。坚持至今运作实施了“感动泰山●励志助学”企业帮扶贫困学生就学、 大手拉小手科普夏令营、 “美丽乡村*魅力女人”家庭科普教育,“红蝴蝶产业扶贫*乡村e站”等项目,服务队被泰安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等10部门评为“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泰安市妇联评为“三八红旗集体”。

(二)与时俱进,建立新媒体交流平台

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在信息化建设上,支部采取组建信息平台,运用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借助微平台信息库和网络公司联合,采取网上商城、文案、科普中国、实现种植终端客户一台服务。

首先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配套建立了微博、微信公众号和QQ空间、抖音等,多渠道的信息化传播平台,支部不定期把协会动态及各种科普培训、农事时事提醒、产品品牌推广等产业发展内容更新到平台。

还创新把科普大屏、微平台互链,让农户在不仅在培训现场学到知识,还能在e站的科普大屏上重温培训内容,最方便的是还可以在家用手机(关注公众平台,平台直接和科普中科普大屏互链)就能看到。同时农户还可以通过微平台和专家互动,把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留到微平台,工作人员会在第一时间把内容及时匹配到专家,快捷实效解决问题,解决了科学技术传播最后一公里。

618a4622dfb3b.png

(三)依托政策指导 为种植户提供更多服务

2017年支部开始试点以各个集中的产业区域,发挥村委作用,成立村级e站,效果显著,尤其是农户在本村学习也方便。上级批准了科普行动计划项目,陆续成立科普中国*乡村e站16个。通过这两年的工作开展,支部发现e站可以给农户提供优质服务,比如生产技能培训、建立科技图书室、建立专家工作站、病虫害预警防控,农事活动实时提醒,标准化基地建设、成果项目转化、农技协微平台微社群共享互动、技术托管服务、销售链共享、良种统一优化、区块链溯源管理等等。

乡村振兴战略,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不断厚植人才优势、服务乡村人才振兴、是强化科普优势,服务乡村文化振兴的综合战略方针,

永远跟党走,坚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支部党组织将一如既往的发挥党员健康、积极向上的泰山挑山工精神,拓展延伸协会职能、完善运行机制,不断提升工作服务水平,为全国全面实施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服务。

618a4632e4e27.png

关注农技协公众号 版权所有: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Copyright © 1995-2021 All Rights Resserved 京ICP备 120308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