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喀拉塔勒镇棉花协会

发布时间: 2021-11-09

阿克苏市喀拉塔勒镇棉花专业技术协会于2004年被吸纳为中国农技协会员,2016年1月当选为自治区农技协会理事单位,朱清宏同志任常务理事;2018年7月当选为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棉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先后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称号、中共阿克苏市委、政府区委员会颁发的“阿克苏市2004--2009年度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中国科协农技协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党支部连续8年被自治区、地区等部门评为“先进党支部”。

基本情况

阿克苏市喀拉塔勒镇棉花专业技术协会成立于2000年7月18日,2017年7月1日成立的党支部有在册党员13人。本协会登记会员205人(其中民族会员7名),贫困会员86人,团体会员5个,其中管理人员16人。协会设有理事会、监事会,设立科技部、财务部、农资采购部和林果业部。协会采用合作制、股份制形式筹集资金,集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生产技术、物资服务、经营管理于一体的群众性协作组织协会。

工作成效

(一)采用“支部+协会”工作模式,当好党的政策与科普知识的“宣传队”

喀拉塔勒镇棉花专业协会党支部采用“党支部+协会”的服务模式,牵头组建了该镇棉花协会科技服务专家团队,并建立了棉花、红枣“科技小院”,通过“田秀才土专家”指导棉花和红枣生产管理和销售服务。协会党支部开展“不忘为农初心,牢记服务使命”教育,结合新形势和新实践,建立健全了工作、学习和活动制度——《党组织“五个好”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党组织开展活动制度》和《党员培训制度》等。

   协会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的核心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以协会为平台,以科技兴农为抓手,党员带群众,打造成“村看村、户看户,农技推广看党员户”氛围,较好发挥协会中党员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要求会员在协会的日常科普工作中,要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认真解答群众会员的政策问题,使协会成为宣传党的政策理论和科普知识的“播种机”。

(二)坚持服务农民群众,发挥科技示范引领作用

协会和协会党支部在推广新技术、传授新技能、指导经营管理过程中为会员提供诸多无偿的服务。协会积极开展产前提供信息服务、产中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和产后提供销售服务。协会会员党员每人结对帮扶5个农户,提供资金、种子和种植技术等方面的帮助。作为棉花专业合作社,在为社员服务中,坚持“三放心”原则即让农民用放心良种、放心肥料、放心农药。积极为棉农提供优质农资服务,严把关口,切实保护棉农利益。一是技术培训。在棉花生产季的播前、中后期管理的关键时期,聘请棉花专家,利用各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每年培训棉农人数6000多人次。在培训过程中,争取项目及棉纺企业扶持,发放毛巾、手套、棉布袋等棉农用品5000余件(套),极大地促进了棉农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提升了棉农技术素质。二是技术示范。与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阿拉尔棉花研究中心、塔里木农业大学、等科研、推广单位合作,引进优良品种、高产栽培技术、全程机械化、无人机喷防等项目,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800亩。三是农资服务。2016年以来,每年为合作社社员及周边乡镇提供良种10万公斤,棉花专用肥15000吨,农膜500吨,农药200吨,确保棉农用上放心农资。

(三)开展科技兴棉、科技培训系列活动。

   协会带领农户扩大规模经营,不断吸纳其他农户创造条件加入协会,这种辐射带动作用,既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又促进了农民增收。 协会引进、推广轻简先进实用技术10多项,培训农民技术骨干3000人次,培训农民50000余人次。通过培训和指导,提高了广大会员和农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自觉性和运用先进技术能力。通过培训培育了一大批乡土科技带头人,新型科技服务队,人称“科技保姆”。引进示范推广抗病高产优质良种,提高良种覆盖率。引进种植优良品种有:中棉所41(ZGK9708)、中棉所45(中221)、银棉2号(三系杂交抗虫棉)、银棉1号和银棉8号等。

开展测土配方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农科所指导下,测土配方施肥面积8000亩,节肥和增产实现增收25元/亩,效益极为显著。经过认真进行总结,扩大到全镇棉花,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2018-2019年,根据良好棉花结果性指标数据汇总证明,实施良好棉花的农户与常规生产户对比,良好棉花农户每亩用水量减少13.0%、化肥用量减少5.9%,农药用量减少8.5%,良好棉花农户较对比农户节本增效收益增加175元/亩,实现了产量增加、品质提升、环境改善,棉农增收目标。 

(四)延伸产业链条,带领棉农增收

    协会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棉农收入。一是在推广良好棉花种植的同时,积极打造良好棉花产业链建设,2019年有20家棉花加工企业加入了良好棉花产业链,销售良好棉花皮棉近3万吨,促进了当地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组织合作社社员利用优质良好棉花资源,发展棉被生产。2018-2019年,累计制作8万套,带动300多户,1000多人就业。三是积极利用实体、电商线下线上销售,累计销售收入1200万元,盈利160万元。为棉农增收50万元,加工收入80万元,户均增收6000元。

(五)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提升会员和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协会建立了多媒体科普培训室100多平方米,科普宣传栏500个,购置科普图书15000余册,电脑6台,创建基层科普示范基地12个,开展科普讲座几百场,培训10000余人次,创办了《农业信息》月刊和《农友知音》,发放各类科普宣传技术资料和实用科技图书、图片、挂图等60多种,近20万份,为科技普及、科学种田做出了新贡献。(一)引进示范推广抗病高产优质良种,提高良种覆盖率。引进种植优良品种有:中棉所41(ZGK9708)、中棉所45(中221)、银棉2号(三系杂交抗虫棉)、银棉1号和银棉8号等。

亮点工作

(一)应用现代农业装备,提高科技植棉水平。

     2019年协会会员购买了先进的农业装备,使用北斗卫星导航实现了棉花的精量播种,使用种植户53户,播种面积28000余亩,大大减轻了人工作业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和播种质量,株行距控制精准,为机械采收做好了准备。精量播种机作业受到高度关注,周边农场,附近农村大队组织农民观摩学习人数达到500人次,为哈拉塔勒镇北斗卫星精量播种技术的普及做出了样板。

(二)坚持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做好“访惠聚”工作。

“农喜”棉花生产基地,优先雇佣贫困农民劳动力,2016年以来,每年平均雇佣贫困农民劳动力60人,每人年平均劳动40天,每人每天80元,棉花生产季每人平均收入3200元。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近3年来,每年免费组织4次大型的农村妇女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培训农村妇女500多人次;每年组织2期农村幼儿园科普教育、健康教育公益讲座活动,每年参与儿童130人,累计参与儿童390人,免费发放科普书籍400册,学习用品300套,价值10000元。2019年5月,在良好棉花项目中,与阿克苏市红十字基金会合作,在阿克苏4处幼儿园、1处学校,开展少儿安全防护讲座,共举办12场,培训680人,发放宣传手册1000份。

2018年6月14日,阿克苏市喀拉塔勒镇棉花专业技术协来到民丰县安迪尔乡调研并慰问。自治区科协“访惠聚”驻村民丰县安迪尔乡工作队与喀拉塔勒镇棉花专业技术协会深入座谈交流,广泛交换了意见。表达了对驻村工作队敬意,认为自治区科协“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新疆的长治久安,为了全疆2200万人的安康幸福,舍小家顾大家,深入最基层,无私奉献,工作队每位队员都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先锋!双方还就粮棉种植技术进行了深入交流。

关注农技协公众号 版权所有: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Copyright © 1995-2021 All Rights Resserved 京ICP备 120308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