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2013年7月,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中药材种植专业技术协会在“南华康恒中药材种植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基础上发起并成立。在会长曹龙武的带领下,协会得到稳步发展,现已发展成聚中药材种源繁育、示范带动、技术推广、种植、收购与销售为一体的实体型协会。现有会员1200人(户),带动周边农户8000余户,于2018年底,实现销售收入1500余万元,会员人均纯收入13950元,比201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收4291元,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农民增收致富做出积极贡献。协会曾被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南华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先进集体”“楚雄州农民专业协会先进示范单位”“楚雄州科普示范基地”等多个称号。协会会长曹龙武曾获“中国农技协优秀乡土人才”“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云南省农村科技辅导员”“云南省农村科技特派员”“楚雄州第二批拔尖农村乡土人才二等奖”“中药材种植高级技师”“2018彝州最美科普带头人”等多项荣誉。
工作成效
(一)发挥龙头作用,促进药材产业健康发展。协会采用“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促进楚雄州药材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协会采取公司与药农签订种植销售合同、免费提供种苗和保护价收购等措施,提高会员及周围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二是组建中药材种植技术交流中心,积极与云南农业大学、上海科技实用学院、云南中医学院等科研院校合作,促进药材产业技术进步。三是建立中药材种植科普示范培训基地共1000余亩,大胆引进名特优新品种,积极推进新技术的引进、研发、实验、示范、推广工作。目前,经过协会的不懈努力,南华县中药材种植面积从2016年的28154亩增加到2018年的38989亩,受益协会会员1200户,带动农户5000多户。由于科技措施到位,红花、续断、金铁锁、草乌、桔梗等增产增收效果明显,产量达1800余吨,产值达2600多万元。
(二)承担社会责任,实施产业扶贫。协会积极响应楚雄州“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利用协会优势,投入价值 50 万余元的种苗,积极参与精准扶贫。一是为一街乡平掌村委会10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提供续断、金铁锁种苗50万株,帮助指导10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续断150亩、金铁锁20亩;二是为全县红花种植户免费发放红花籽种1500公斤,种植红花600亩;三是为马街镇、罗武庄乡等药材种植户免费赠送续断、桔梗种苗120多万株。通过科学规范种植,使药材种植户增加经济收入,为山区群众找到一条增收渠道,对加快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发挥一定作用。
亮点工作
(一)加强协会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协会根据《协会章程》制定了协会会员代表大会制度、理事会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会员管理制度、会长工作制度等,进一步明确了协会会员与协会和公司的利益共同体的关系——共同承担和享受中药材产品的利益、风险和责任。在协会管理和生产工作中,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每年召开理事会、监理会、会员大会,重点汇报总结会员的种植情况,公布财务收支情况,做到资金流向清楚,经费开支合理,开支渠道合规合法。通过制度建设增强会员履行权利和义务的紧迫感,增强其参与意识。协会还建立了完备的会员登记注销管理和工作绩效台帐,使会员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协会得到长足发展。
(二)搞好科技培训,提高药农生产技能效益。中药材种植是南华县乃至楚雄州的新兴产业,广大农民对种植管理和加工技术知之甚少,中药材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为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协会积极举办各种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班。协会曾多次邀请云南农业大学技术人员为会员讲授三七、重楼、金铁锁、天门冬、红花等多种中药材高产栽培技术知识和中药材生产初加工技术。协会业务骨干也毫无保留地把中药材生产、加工、销售等知识传授给当地的广大农民,同时向当地农民宣传中药材及其农作物等方面的安全健康知识。目前,协会共组织培训讲座35期,培训人数达4800多人次;积极参加县、乡职能部门组织开展的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大型科普活动21次,更换宣传栏内容30次,受益人数达68000人,发放有关中药材种植方面的书籍13000多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