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协会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促进协会玫瑰产业健康良性发展。食用玫瑰花由2005年的200亩发展到2019年的9000余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基本情况
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八街街道食用玫瑰协会成立于2005年7月,协会党支部成立于2010年11月,截止目前共有中共党员11名。通过几年的发展,八街食用玫瑰协会现建成厂房2800平方米,150吨冷库3个,配备有办公室、电脑室、档案室、职工食堂等,固定资产650万余元。协会会员由当时成立的14户增加到197户,并带动当地农户2000余户种植食用玫瑰。
工作成效
(一)突出帮扶举措,在“助”上显成效。一是在降低花农运营风险中显成效。坚持民办、民有、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采取农户﹢协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与企业开展订单式合作,直接供销产品。2018年兑付196户会员分红33240元和二次返利101188元,2019年会员分红33240元和二次返利98608元,让花农实实在在地受益,切实解决农民群众卖花难的问题。二是在新冠肺炎复工复产帮扶中显成效。2020年5月,协会加工鲜花800吨,比去年同期增加300多吨。但因受疫情影响,农户们的花无法外销。协会党支部为让农户减少损失,在其他区域的玫瑰花收购价只有0.5元-1元/公斤时,协会将玫瑰花收购价定为不低于3元/公斤,有效缓解了花农复工复产压力,“稳”住花农钱袋子。三是在困难户花农帮扶中显成效。为带动当地困难户增收致富,协会党支部为15户困难户免费提供玫瑰花枝条15万株,有效解决了困难户创业难的问题。
(二)突出行业特点,在“学”上勤用功。一是丰富内容学。成立科普惠农服务站,狠抓科技培训工作,开展秋季二次修剪法试验工作,亩增产150—200公斤,产值增2000—3000元。每年举办玫瑰、蔬菜、林果培训班不少于2期,成立至今共举办培训班40期,共培训6800余人次。二是针对问题学。积极延伸玫瑰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编写“食用玫瑰系列产品”企业标准,和昆明理工大学食品轻工系及高新企业合作,开发出玫瑰酿、玫瑰原汁、玫瑰含片、玫瑰干花茶、玫瑰浴盐、玫瑰酒、玫瑰补水露、玫瑰香皂、玫瑰真空花瓣、鲜花饼等30余个产品,申办玫瑰糖、玫瑰茶、鲜花饼、火腿饼4个生产许可证,注册“颜美春竹”、“春玫思羽”2个商标。食用玫瑰鲜花瓣认证为“绿色食品”。申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在安宁市举办的“鲜花饼制作技能比赛”活动中,取得1名职工获一等奖、2名职工获二等奖、4名职工获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协会生产的玫瑰系列产品分别在第三届昆明泛亚国际博览会荣获优质奖、在第四届昆明泛亚国际博览会荣获银奖、在第五届昆明泛亚国际博览会荣获金奖、在第七届博览会上获十大参展品牌奖。2人荣获“全国科普带头人”荣誉称号,2人被云南省科技厅聘为“云南省科技特派员”、“云南省科技辅导员”,5人获得“农技师”职称。协会被财政部、中国科协评为“科普惠农先进单位”,云南省老科技工作者“助力乡村振兴服务点(示范点)”,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农民专业示范社。
亮点工作
(一)突出组织建设,在“立”上见规矩。一是党支部书记切实履行抓党管党“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向全体党员做出“抓党建、促发展”的承诺,并认真执行“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交心谈心”制度。每年分两批带领党员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激发了每个党员爱祖国、爱会员、爱家庭、爱协会的思想。二是规范党员活动场所建设。按党员活动场所“有牌子、有党旗、有制度”等要求进行布置,做到党员学习有教室、开展活动有场所、相互交流有平台、党性锻炼有载体、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有阵地。三是建立建全协会管理制度。对农户所生产的鲜花实行“六统一”,即统一标准化种植管理、统一品种、统一收购、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加工、统一销售,提高了食用玫瑰鲜花产量和协会的加工产品质量。设立专职财务人员2名,对协会的各项工作及经营,财务情况定期公示,并每年召开3次会员大会、4次理事会向全体会员公布。
(二)突出社会奉献,在“树”上立标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协会党员积极参加所在村小组的值班守卡入户工作,捐款捐物近17万元;在敬老节来临之际,党员带着自己生产的产品,慰问高桥村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当地新农村建设捐资3.6万元;为困难会员生病捐资1500元。2018年,党支部1名党员被中央文明办评为“中国好人”,昆明市“劳动模范”,协会党支部被八街街道党工委评为“先进党支部”。全体党员用自己的行动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强化党员的党性意识和服务意识,充分发挥了协会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