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中国早茶第一展——第六届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在成都开幕。今年茶博会以强大的阵容刷爆了成都人的朋友圈,除了来自毛里求斯、缅甸等全球10余个国家的红茶、黑茶、冻顶乌龙等名茶外,四川11个茶叶主产市州也首度组团亮相,带来了川内名优绿茶、工夫红茶、茉莉花茶和藏茶“一主三辅”茶产品达1300多个。
据组委会介绍,本届茶博会还汇聚了云南、贵州、福建等全国20多个省市地区700余家茶企,来自全球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茶具厂商也将集体亮相,堪称茶业全产业链的最全展示。
为全面展示此次茶博会盛况,由第六届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打造的大型访谈类活动——“川茶的名义——川网茗人谈”已于同期亮相茶博会新闻直播间,对四川省及各市州茶产业专家及全球知名茶企负责人展开独家访问,以揭示全省、全国乃至全球茶产业生态,发掘茶业背后的点滴故事。
“颜值和气质并重。”这是今天第一位做客川网茗人谈的嘉宾对本届茶博会的感受,林立志(山羊哥)是马边高山茶叶有限公司合伙人,他对川茶的历史颇有研究,也正是因为对川茶的热爱,让他结识了马边高山茶。
直播当天下午,山羊哥带着马边茶的“金潭紫袍”、“幽兰灵芽”等产品来到新闻直播间,将茶与历史的故事娓娓道来,“像‘金潭紫袍’是我们红茶最重要的产品,‘金潭’是因为茶的汤色金黄透亮,为什么还有个‘紫袍’呢?因为茶的品种是紫色的,而在唐代时,紫袍是达官贵人的象征,所以这也暗喻了马边茶的品质。”
马边茶:传说的继续 乐山大佛他弟弟的茶
“其实马边茶和鼎鼎大名的乐山大佛有关。” 由于常年植根于相关工作,谈到关于马边茶的传说,山羊哥的话匣子就被打开了,“乐山大佛由海通和尚修筑于唐代,为了确保大佛能顺利建成,他特意在马边县先修了座站佛,算是练手的意思。”“僧人和当地的工匠修建大佛时日以继夜非常辛苦,当地百姓就会用当地的茶叶泡水让他们缓解疲劳,醒目提神。”山羊哥介绍说,佛像建成后,很多人从各地赶往马边县虔诚参拜,当地百姓也会给这些长途跋涉的信徒敬上一碗茶,让他们真正地静下来。
马边石梁站佛 夏平 摄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马边县的站佛如今仍伫立在岩台之上,“神采奕奕,整个面容非常的端庄。”他介绍道,这座位于茶山上的佛也被称当地人亲切称为三弟,所以有了“乐山大佛三弟的茶”的说法。”
古法制:无虫也无药 最远可追溯至唐代的生态茶
马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区,县内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素有“金山银水”之美誉。“正是优质的气候条件造就了今天的马边高山茶。”山羊哥援引《马边概况》的记载介绍说,海通和尚是到马边后才知道当地茶叶可以饮用,于是开始大量采摘种植,过上了殷实的生活,而这一种茶也被作为贡茶献给了当时的皇帝,“为纪念海通和尚,当地人后来每年春天都会用快马送茶给他。”
“马边高山茶是从唐代一直保留至今的茶叶品种,唐代的茶圣陆羽在《茶经》里提到‘茶,紫者为上’,也就是紫色的是最好的品种,但这种紫色的茶耐虫的话并不是特别高。”山羊哥介绍,当地人种茶利用蜘蛛灭虫,杜绝了任何一种农药,“我们保留了用蜘蛛灭虫这种最天然、最传统、最保守、传承几千年的养殖方式来确保茶的品质和口感,带给大家最地道的四川味道。”
脱贫经:314户贫困户受益 茶产业带动当地老百姓脱贫
马边县1984年成立彝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县,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作为马边当地土生土长的企业,马边高山茶也将当地产业发展的路径与企业发展关联在了一起。
“马边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在马边高山茶的产地唐家山中,共有314户贫困户,有一部分人只能在山上种茶为生。”山羊哥介绍说,为了把这种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茶品种一直保存下去,当地茶企也都行动起来,对贫困户提供产业优惠政策,“我们鼓励他们种茶,并且以更合理的价格收购他们的茶叶。”
他不无骄傲地说到,在马边高山茶叶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当地老百姓已逐步脱贫致富,“下一步我们也将加大在扶贫济困的力度,为家乡脱贫攻坚尽一份企业的责任。”
来源: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