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钦州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钦州市人民政府及科协、科技局等有关部门关于钦州市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困难以及意见建议的汇报。钦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文远出席会议并讲话。
近三年来,钦州市科协积极履行职责,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立足实际,服务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
厚植创新沃
创新工作思路,厚植科技创新沃土。近年来, 钦州市科协多措并举创新科普工作思路,组织全国科普日、八桂科普大行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青少年科学节、科普之春等科普活动300余场,发放科普资料超过100万份(册),制作一批科普宣传书箱和展板材料,编制科普书箱3万册,举办校园科技节和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机器人比赛等活动,惠及师生超过10万人次。
融入脱贫攻坚,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依托钦州市科协科技智库专家,围绕紫米、百香果、茶叶、玉兰花、蜜蜂、海红米、禾虫、油茶、鸡、猪等产业转型升级的科技需求,组织动员5个科普服务乡村振兴助力精准扶贫专家团267名专家深入扶贫一线,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村级产业指导员开展产业发展,2万多人次农民直接受益,受训学员超过3000人次(包括部分贫困户)。组织全市50多个基层农技协、1000多名协会技术骨干主动参与科技志愿服务组织。向301个贫困村开展赠送《南方科技报》及科普系列丛书等科技服务活动,近三年赠送科普册子(报刊)超过30000册(份),其中《南方科技报》实现对贫困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员、村两委干部、村级产业指导员进行周周培训,达到扶贫扶智引智效果。全面推进脱贫攻坚与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有机结合,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两不误”。
以赛促成长,抓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联系钦州市教育局,向全市100所中小学校免费赠送《小博士报》年刊,助力青少年科技教育;钦州市青少年机器人比赛、钦州市青少年科学节、钦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钦州市“大手拉小手”等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影响力日益增大,形成品牌。如2017年钦州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有95支参赛队171名参赛选手参赛,到2019年钦州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有701支参赛队1090名选手参赛,参赛人数呈翻倍增长。
立足科协平台,
服务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发展
科技小院助力乡村振兴。钦州市获新建2个科技小院,通过科技小院平台,引进的广西大学专家团队及在读研究生在广西园丰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服务灵山香鸡产业发展;广西中医药大学专家团队及在读研究生在广西桂一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服务沉香木材发展。借助科技小院平台,依托单位与高校团队共同开展技术研究、科研培训、田间技术指导等工作,开展“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的服务,把农业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如:灵山县灵山香鸡科技小院的广西大学专家团队利用复合有益菌在肉鸡肉质改良方面试验,有显著的效果;广西浦北沉香科技小院研发突破了沉香结香等关键技术,筛选出了“富民一号”优质奇南沉香种苗,目前在浦北县开始推广普及,并将与灵山县合作,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专家工作站助力科技成果转化。钦州市以专家工作站的建设为契机,推进建站各单位集聚优势资源,把专家工作站建设成引领创新发展的平台,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如广西钦州千秋陶业有限公司依托工作站专家团队,打造拥有了“广西特大型坭兴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广西创新型企业”,近年来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专利27项,研发出坭兴陶3D打印装备,开发大特异型、高精超细、彩色和免烧等4大系列泥料等。钦州市妇幼保健院依托工作站专家团队,双方开展北部湾沿海地区妇科良性肿瘤从有创向微无创发展、重大关键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联合申报课题立项、联合培养技术创新人才等。
强化农技协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全市共有农技协及联合会组织超过50个。近年来,钦州市科协把农技协建设作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和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发展强有力的抓手,积极引导各级农技协及联合会组织发展壮大,加快转型升级,同时发挥农技协组织在联系和服务涉农科技工作者,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形成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现代化,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中的作用。如:仅今年,灵山县农技联合会针对灵山特色农业的特点,组织编写种植荔枝、沃柑、养鸡、养蜂、水稻、养猪、养牛、茶叶管理等13篇3万多字的核心技术,如《荔枝保花保果技术》《养鸡实用技术》等进行技术资料和微信群普及,学习人数超5000人;以会员“下单”+农技联合会“接单”形式,采取课堂与田头相结合,共有400多群众接受了技术培训;开展科技咨询服务活动,接待了1600多名群众咨询服务,其中咨询技术服务1300人,咨询政府部门办公地方300人,为300多人指引单位地址线路。如:钦州市钦南区海红米禾虫协会负责人李子红在创办钦州市钦南区海红米禾虫协会之前是钦州市野生动物养殖技术协会会长,受新冠疫情影响,不能养蛇,她马上依托沿“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海水稻种植,适时成立了钦州市钦南区海红米禾虫协会,目前带领会员们承包了荒滩荒田,生产钦州特色优质的海红米,投资200多万元,购置了耙田机、收割机、打谷机、碾米机、烘干机等农机,建了碾米房、烘干房、粮食储备仓库。疫情期间,引导了家禽协会自救,蛇产业退出市场,引导蛇农技协会完成了蛇产品清理工作、实现零上访。
建好科技工作者之家,
激励科技工作者服务科技创新
践行初心使命,建好科技工作者之家。截止目前,设立了市级调查点6个,省级调查站点4个,国家级调查站点1个,通过调查站点,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科技工作者意见与呼声;搭建事业平台,激发科技工作者活力。通过大力推荐评优表彰,提高科技工作者社会地位,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社会氛围,多措并举搭建事业平台,优化用才环境。每年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大力走访慰问、评选表彰优秀科技工作者超过20人次,借助各种渠道宣传优秀科技人才10人次,营造了尊才、爱才的社会氛围。
会议要求,科协等有关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关于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以更大的魄力和决心抓好科技创新工作,准确把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重要要求,围绕科技创新这个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解决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推动更多依靠科技创新的力量,稳住经济基本面、培育新的增长点、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地方税收,以“强科技”助推钦州综合实力提升。
按照这一要求,钦州市科协下一步将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围绕中心大局,积极聚才引智,推动科技经济深度融合,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钦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是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公共科普服务能力建设,特别是推动钦州市科技馆建设工作,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着力提升我市的全民科学素质水平;三是做好人才服务举荐工作,探索开展市最美科技工作者遴选工作,为科技工作者干事创业、成长成才提供助力;四是坚持力量下沉,推动深化改革和创新,不断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基础。
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