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高效“双绿双控”技术模式:“双绿”代表绿色氮高效品种、绿色配方肥的优化选择,实现良种良法和绿色投入,同时配合高地隙追肥机实现氮肥后移,满足高产玉米群体对养分的需求;“双控”代表通过物理和化学防治手段实现有效控制除草剂和农药用量。此技术通过“双绿双控”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
氮高效品种为在降低氮肥投入10-20%的条件下其产量水平与主推品种产量相当或在高氮肥投入条件下具有更高的产量潜力的品种。农业农村部也强调要加快培育“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高产稳产”的玉米绿色品种,绿色氮高效品种包括以下两种类型:
耐密型绿色氮高效品种:M751、M753、KX3564、登海618,种植密度为5500-6500株/亩,宽窄行(60cm或80cm/40cm)覆膜种植,株距为6寸;
稀植型绿色氮高效品种:西蒙6号、中农大751、科河699、隆平206、伟科702,种植密度为4200株/亩,宽窄行(80cm/40cm)覆膜种植,株距为8寸。
绿色配方肥是根据土壤养分供应规律与作物养分吸收规律以及目标产量设计的优化施肥配方,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底肥+追肥模式:底肥选择与氮磷钾配方17-22-6类似的复合肥或专用肥,每亩施用90斤。在玉米6-10叶期,结合高地隙追肥机每亩追施46斤尿素,并结合黄河水灌溉。
一次性施肥模式:选择与氮磷钾配方27-14-4类似的缓控释肥,每亩施用130斤,后期不再追肥。另外,每亩施用2斤的锌肥作为底肥,以防止玉米白化苗的发生。
采取物理手段和化学手段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为有效抑制杂草出现,提倡苗前封闭除草,封闭型除草剂使用90%乙草胺乳油,在玉米播种后发芽前进行地面喷施,每亩用量160-200毫升;覆膜后,在玉米3-5叶期,若还有杂草长出,喷施除草剂金玉捷(有效成分甲草胺8%、乙草胺9%、莠去津25%),用量为每亩120毫升;结合扇形喷头和农药助剂喷施农药,可以达到均匀度高、减少农药用量30%的效果。不覆膜地块,由于杂草生长空间变大,药量可以适当加大。玉米生育后期安装杀虫灯和干湿诱捕器预防害虫。
红蜘蛛的发生规律是在6月中旬气温高于20℃就开始从杂草上向玉米底部叶片转移,7月中下旬至8月份是全年为害高峰期,所以要在6月中下旬(玉米6-8叶期)提前预防,喷施化学药剂阿维螺螨酯(阿维菌素4%,螺螨酯24%),亩用量15-20ml,二次稀释,兑水14L,结合助剂应用,但不可以与除草剂混用,以免降低药效。
玉米黏虫一般容易在7月中下旬出现,具体根据黏虫测报情况及时防治。玉米田虫口密度达30-50头/百株时,可用5%高效氟氯氰菊酯1000-1500倍液均匀喷雾。施药以上午为宜,重点喷洒植株上部。
在玉米完全生理成熟时收获。玉米成熟标准有三点,一是玉米苞叶变白,二是乳线消失,三是籽粒下部有黑层出现。一般将农户传统9月20-25日收获时间后移为10月初完全生理成熟时收获,保证玉米籽粒营养物质积累量达到最大。
根据合作社多年实际盐碱地改良经验,总结出3+30+秸秆+平整=良田模式。即每亩通过施入磷石膏3吨、明沙30 m³、秸秆全量还田、平整土地等做法实现盐碱地改良、培肥地力。盐碱程度低的土壤可以不施用石膏和明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