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文章

茶饮料市场发展趋势

时间:2023-12-15

1.1茶饮料市场发展趋势

茶饮料是指用茶叶水浸提液,浓缩液或者其茶粉为原料,加入食品添加剂,如小苏打,维生素C等制作而成的液体饮料。目前国内茶饮料产品种类众多,因其内含众多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如茶多酚,茶氨酸,黄酮类,茶多糖等物质深受消费者喜爱,这些物质对于人体抗血压,抗血糖,降压降脂等功能[1–4]

上世纪50年代,由于美国速溶茶的爆火,茶饮料开始往亚洲引入,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和台湾将茶饮料带入工业化生产阶段。我国茶饮料行业从1933年开始兴起,旭日升的成立使我国茶饮料市场初具规模;到1998年,统一即饮茶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茶饮料产业开始进入成长期;到1999年,康师傅,统一,旭日升三家企业形成三足鼎立态势,刺激我国茶饮料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一大批新型茶饮流入市场,主要以调味茶为主;到2009年,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进入茶饮料市场,使得我国茶饮料行业竞争激烈,并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2015年,中国茶饮料市场分化严重,多种口味的茶饮料进入市场,以健康,养身的理念创造产品,主流茶饮开始向年轻消费者输出;2020年,茶饮料行业的发展进入飞速发展期,同时竞争极其激烈,更多的新式茶饮向消费者推出,奈雪的茶,喜茶等新式品牌横空出世,但农夫山泉,康师傅,统一三家传统企业依然占据国内主要市场份额;2023年,不同于碳酸饮料行业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龙争虎斗,国内茶饮料市场较为分散,其中包含统一企业、康师傅、今麦郎、娃哈哈、农夫山泉等一众本土品牌,也有三得利、伊藤园等日本品牌。

根据《茶饮料(GB/T21733-2008)》国际标准规定,茶饮料分为茶饮料(茶汤)、调味茶饮料、复()合茶饮料以及茶浓缩液4种类型。茶饮料(茶汤)分为红茶饮料、绿茶饮料、乌龙茶饮料、花茶饮料及其他茶饮料。调味茶饮料分为果汁茶饮料、果昧茶饮料、奶茶饮料、奶味茶饮料、碳酸茶饮料及其他调味茶饮料[5]。我国茶饮料发展经历了早期粉末调制阶段,牛奶+茶勾兑茶饮阶段,新式茶饮三个阶段,新式茶饮阶段产品种类丰富,包含鲜果加工制作的果茶,乳茶,奶茶,纯茶类等产品。近年来,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减糖”逐渐成为全球的消费共识。世界各国推行减糖政策,通过糖税或减糖措施规范含糖相关市场,引导消费者健康饮食。随着消费者对于健康意识的提高,自然抽取,无菌冷灌类“无糖”类纯茶饮品类逐渐丰富,主打“还原真茶味”。中国无糖茶饮增速远超其他茶饮赛道,2017-2022年,含糖茶饮已经进入低速增长期,而无糖茶饮在2022年保持7.9%的增速,远高于含糖茶饮;预计2022-2027年无糖茶饮市场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0.2%,未来五年,中国茶饮市场将进入无糖茶饮高速增长期,预计到2027年,中国无糖茶饮市场规模将达到124亿元。

[1]  康乐宁. 茯茶饮料研制及其抗辐射功效的评价[D]. 湖南农业大学, 2014.

[2]   Fujiki H, Sueoka E, Watanabe T, et al. Synergistic enhancement of anticancer effects on numerous human cancer cell lines treate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EGCG, other green tea catechins, and anticancer compounds[J].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and Clinical Oncology, 2015, 141(9): 1511-1522.

[3]   Zhao D, Shah N P. Antiradical and tea polyphenol-stabilizing ability of functional fermented soymilk–tea beverage[J]. Food Chemistry, 2014, 158: 262-269.

[4]   Kamath A B, Wang L, Das H, . Antigens in tea-beverage prime human Vγ2Vδ2 T cells in vitro and in vivo for memory and nonmemory antibacterial cytokine response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3, 100(10): 6009-6014.

[5]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21733-2008.茶饮料[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