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各地动态

云南省农技协举办2025年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建设推进会

2025-03-10来源:云南省乡村振兴研究院
【字体:       打印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提出“支持科技小院扎根农村助农惠农”,这为科技小院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指明了方向。为进一步推进科技小院建设工作,由云南农业大学和云南省农技协联合召开的“2025年云南省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建设推进会”于2025年3月6日在云南农业大学召开。省科协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省农技协)队长贾兴勇、科普部部长包海,昆明市科协副主席何文林、四级调研员周亚生、科普部部长李骏,云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处副处长段新慧,云南省在运行的14家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首席专家参加会议并做了交流发言。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专家服务处副处长、省农技协副理事长杜发春研究员主持会议。

67ce9d269b83e.jpg

67ce9d2ccc6e0.png

杜发春研究员在会上做了题为“云南科技小院运行管理”的发言,他认为云南省目前形成了洱海流域科技小院集群、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集群和东川干热河谷科技小院等三大集群。自2020年以来,由中国农技协审批、省科协出资450万元、联合云南农业大学共建成27家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目前运行状态良好,推动了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2024年,每家小院均完成了常驻学生日志120篇以上、培训指导大于20次,服务农民600人以上的关键指标。2024年底学校制定了科技小院管理办法,建议继续给以支持,对国家级科技小院给以农民院士服务站待遇。

会上,姚安花卉科技小院首席专家、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院长杨正安,通海叶菜科技小院首席专家、云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教授汤东生,江川山猪科技小院首席专家、云南农业大学科技处处长邹丰才,曲靖蓝莓科技小院首席专家、云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教授姬广海,泸水草果科技小院首席专家、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方崇业,永胜程海玉米科技小院专家、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副教授希从芳,开远香软米科技小院首席专家、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产业处处长赵鸭桥,保山咖啡科技小院专家、云南农业大学督办科代佳和,耿马甘蔗科技小院首席专家、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副所长邓军,大理烟草科技小院首席专家、云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副教授欧阳铖人,石林奶山羊科技小院首席专家、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冷静,宜良山鸭科技小院首席专家、云南农业大学动科院教授王传禹,西山苹果科技小院首席专家、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党委副书记敖平星等依次发言,汇报了各小院建院以来的取得的成效和2025年的工作计划。专家们一致表示在新的一年里,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继续扎根农村,不断推进人才培养计划,让研究生积极投身于科技小院工作,通过科技小院建设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农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等各个方面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针对科技小院关注的研究生招生名额和研究生培训等问题,云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处副处长段新慧进行了解答。她充分肯定了科技小院的作用,对各位专家负责人对科技小院建设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对科技小院研究生名额分配上会给予倾斜,保障每个科技小院至少一个招生指标。同时,积极争取常驻专项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更加活性化。此外,积极鼓励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落实在科技小院,将科技小院的服务经费更多的依托联合培养基地建设。

包海部长向参会专家介绍了今年科技小院相关经费的拨付情况。他对永胜程海玉米科技小院举办的“2024年云南省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培训暨学术交流会”和罗平蜂业科技小院举办“2025年科技小院赋能蜂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暨养蜂技术培训会”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两次会议的举办都彰显了科技小院模式在当代农业发展中的独特魅力和广泛影响力。包海希望各个科技小院做好2025年工作计划,明确研究生驻扎目标与工作期望,扎根农村助农惠农,让科技小院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昆明市科协副主席何文林也表达了同样的期望。

最后,贾兴勇队长做了总结发言,希望云南省的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彰显科技小院模式,展示云南省科技小院的特色亮点,发挥在破解“三农”难题、推动农业现代化中的独特价值。他以此向各科技小院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多方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方协同,融合教育、产业、创新链,延伸研究生教育至田间地头,贯通产学研链条,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二是要大力培养乡村振兴人才。以乡村科普实践立足科技创新,将科学传播深度嵌入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技术革新与农民科学素质培养协同发展。通过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助力构建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现代化农村。科技小院要在培养科研人才的同时,培养一批具有服务型知识结构、实操经验丰富的农业顶级人才、科技推广骨干人才。三是要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开展现代化农业技术服务。科技小院研究生及专家团队扎根基层,把握高原特色农业核心需求,与农民攻关破解产业瓶颈,整合绿色技术,转化科技创新成果服务农业农村。

67ce9d3874f22.jpg

参会的专家一致认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小院的人才培养模式,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提出“支持科技小院扎根农村助农惠农”。本次会议的召开强调了各科技小院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农业的发展不能只靠单打独斗,需要跨学科、跨专业、跨行业、跨产业的通力合作。交流讨论后14位专家负责人达成四点共识:一、要发挥科技小院的作用。模式可以大同小异,但都要服务产业、服务农民;二、要有科技成果的转化,科技赋农。除了人才培养,要把科技小院服务落实到整个产业,发挥科技小院、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云南农业大学等不同平台的作用,达到各平台互补,总结科技小院的模式和经验;三、依托云南农业大学平台加强宣传力度。制作一个专业性的网站或网页,展示科技小院相关专利和成果,实现云南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对外经验共享;四、发挥各学院的主导作用。将产业和学科专业结合,不同学科专业再落实到不同学院。总之,要让科技小院最大限度发挥其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最终实现全面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生产的绿色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化贡献更大力量。

据悉,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形成了“科协领导、院校实施、教师指导、学生常驻、多方支持”的创新发展模式。云南省的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从2020年开始的6家发展到2024年建成27家,其中首席专家来自云南农业大学的有23家,占85.2%。

67ce9d425da59.png

来源:云南省乡村振兴研究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