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农技协联合行动】福建南靖巴戟天科技小院举办巴戟天产业链开发技术培训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202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主题精神,2025年5月15日,福建南靖巴戟天科技小院举办了技术培训会。本次培训由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漳州市种子站及南靖县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依托科技小院平台优势,着力提升巴戟天种植户的栽培技术水平。
在开班仪式开始前,福建南靖巴戟天科技小院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聘任仪式,聘请福建农林大学吴德峰教授担任科技小院的高级顾问,为科技小院的指导工作提供专业支持。吴德峰教授在巴戟天种植技术与产业发展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的加入将为科技小院注入新的技术力量。
作为福建省道地药材的核心产区,南靖县近年来持续探索巴戟天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培训会由漳州市种子站正高级农艺师曾日秋主持,特邀福建农林大学吴德峰教授、高芳銮研究员、闽南师范大学高级实验师张泽宏、福建省农科院高级农艺师苏海兰、朱雁鸣博士、漳州市农科所副研究员陈汉鑫、漳州市农业农村局阮方芳等8位专家进行专题讲授。
本次培训内容涵盖了巴戟天种植全周期的关键技术环节,包括种质资源保存、种苗繁育、生态栽培、病虫害防控及产地加工等核心内容。专家团队围绕“种质保护—科学种植—绿色加工”全产业链开展专题授课,为参训学员提供了一套科学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
本次培训采用“理论+实践”双轨模式。专家们带领学员深入种植基地,现场示范讲解土壤改良、水肥一体化等田间管理技术。参训农户普遍反映专家讲解深入浅出,特别是针对闽南地区气候特点提出的遮阴控温、轮作防病等技术方案实操性强、接地气。作为福建省道地药材主产区,南靖县近年来持续推动巴戟天产业转型升级。巴戟天科技小院通过本次培训,不仅构建了产学研深度联动机制,为种植户搭建了高水平技术交流平台,更初步形成从种源保护到精深加工的完整技术体系,为打造“闽产巴戟天”地理标志品牌注入新动能。
下一步,科技小院依托单位将建立常态化跟踪服务机制,重点推动两项工作:一是加速科研成果田间转化,二是完善全产业链技术标准。通过科技赋能,助力巴戟天等闽南特色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福建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