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会--开展“四有”达标活动促进协会规范化建设
按照中国科协书记处徐延豪书记在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十二五’期间,有条件的省市区力争做到每乡每村都有农技协,覆盖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要求及市科协下达的大力发展农技协的贯彻意见。2012年以来,綦江区科协对全区农技协的发展作了新的谋划,通过认真的专题调研,决定在全区大力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广泛征求区委、区政府和各街镇意见的基础上,于4月底下发了《关于在全区大力发展和巩固农技协的实施意见》,并召开了“綦江区农技协发展动员大会”和区民政局、农委、科委等单位参加的工作协调会,同时到相关街镇召开农技协发展座谈会,对全区农技协的发展工作作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全区各街镇也乘綦江升区的东风,紧锣密鼓,以“结合农业产业化推进、结合“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的开展、结合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结合区级目标管理、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等“五结合”为切入点,在相关部门特别是全区20个街镇的努力下,到2012年底,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发展目标,突破了100个大关,使全区农技协达到了103个,其中40个为2012年前成立的协会,因升区后进行重新变更登记,新注册登记成立的农技协为63个。
2012年我区农技协的大发展,除了在量上实现了突破外,其它也有很大的收获。一是区委、区政府特别是各街镇党委政府提高了对农技协作用和意义的认识,“关心农技协就是关心农业发展、服务农技协就是服务农民群众”观念有所树立。二是由于进行了充分发动,农民群众对农技协有了解和认识,提高了加入农技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组织化程度,特色、优势、高效农业更有生机活力,为达到“发展一个协会,带出一群能人,推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目的打下了基础。四是科技培训和运用长足进展,受训面更加宽、大、多,农业新技术、新成果传播加强,打通了科技通向千家万户的渠道,同时也促进了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五是出现了与农村专业合作社相向发展的局面。2012前,我区农村专业合作社为241个,农技协为40个,约为6:1, 2012年专业合作社为294个,协会为103个,比例约为3:1。大部分协会与专业合作社一套班子两牌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推动发展的局面逐渐形成。
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成立指导小组,指导街镇和协会抓好基础工作
区科协针对全区协会量多、亟需引导巩固的现状,于今年5月初召开了有区民政局和各街镇科协秘书长参加的座谈会。根据座谈会大家反映的共性问题,区科协成立了5个指导小组,各负责4个街镇的工作指导,时间为期3个月。每个指导小组由区科协2名同志和所指导街镇的秘书长参加。指导小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四大方面。一是指导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让协会有办公室和基本的办公设备,有基本的档案设备等,有条件的要配置电脑。二是抓好协会的软硬件建设。主要包括是否坚持了“民建、民管、民受益”原则及章程的执行情况。会员登记台帐,各项制度即财务(资产)管理制度、票据使用规范制度、民主决策制度、会员管理制度、证书印章管理制度、协会档案管理制度等等。三是组织技术培训,特别是要对协会理事长等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四是协调街镇党委政府,在政策上和业务上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帮助,力所能及的帮助解决协会的实际问题。
二、抓好典型引路,加强学习交流
去年12月底,区科协召开了2012年科普工作总结会,其中对全区农技协发展工作进行了总结表彰,会上表彰了20个工作扎实,发展较好,带动性强的农技协。同时,还安排了5个农技协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会后,我们邀请区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对3个受表彰的农技协和2个在2012年农技协工作抓得较好的街镇进行了宣传报道,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扩大了农技协的社会影响,为农技协的发展巩固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舆论环境。今年区科协计划在7月中旬前在召开綦江区农技协联合会调整选举会的同时,召开全县农技协工作大会,会议将召集103个协会的理事长及各街镇分管领导参加,主要是对半年的农技协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对各协会参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从而扎实推进我区农技协的巩固发展。
三、开展“四有”达标活动,促进协会规范化建设
农技协的规范化建设,是我区巩固农技协发展成果的关键,为此区科协在今年组织开展了“四有”达标活动,“四有”即“有组织活动、有发展目标、有产业特色,有创新思路”。同时对“四有”达标内容进行了细则分解,共有20个分解指标。达标活动由綦江区农技协联合会总体负责、各街镇科协具体组织实施,到今年底由区科协组织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凡达标的农技协给予2000元一次性工作经费补助,同时对达标评比中前30名农技协另外给予2000元奖励。
四、强化农技协联合会作用,发挥其上传下联的主轴传动
2012年我区农技协发展迅速,但我区农技协也同样存在着基层农技协组织运行的一些共性问题,主要是组织化程度低,信息交流不畅,科技含量不高,驾驭市场能力不强,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等。因此,我区在不断加强农技协规范化建设的同时,也加强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会的建设,以期发挥其“三个作用”即与基层农技协的沟通作用、平台作用和桥梁作用,使其逐步成为全区农技协的组织核心。
我区于2011年率先在全市成立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会,去年联合会积极配合区科协和区民政局抓全区农技协的发展,今年我们在强化联合会发挥作用上做了几方面工作,一是决定在7月中旬前召开理事会调整选举会,让年富力强的同志担任理事长。二是将去年新成立的农技协全部纳入会员,并建立档案。三是由联合会具体负责区科协开展的“四有”达标评比活动,从而让联合会对全区农技协有一个全面了解,为今后工作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四是区科协给予了5万元工作经费,让其能有钱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