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各地动态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民兴高蛋白大豆专业协会--以创新为动力打造现代专业协会

2019-03-04
【字体:       打印

一、加强协会组织建设,发挥协会辐射带动作用

  协会目前在全县100个行政村设立了理事单位,吸收录用了100名本村有能力有信誉农民。聘任为协会理事。理事的工作任务是,负责培训农户、信息传递、代办高蛋白大豆订单、玉米期货定单、技术指导组织购销等事宜。2014年入社成员达到720户,带动3000多散户。成员遍布全县十个乡镇100个村屯和7个农民专业协会,并且辐射到林口、依兰、桦南、七台河、宝清,虎林,克山,呼玛,讷河,巴彦等十多个市县和农场。

二、以协会为平台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民增收

2006年以来,通过协会带头人的不断试验探索,2009年研发出了《DH大豆亩产250公斤栽培技术模式》,在勃利县累计示范推广了5万多亩,平均增产率平均25%,平均每亩增产100斤大豆,比常规技术种植的大豆每亩增加200多元的收入。目前DH大豆250公斤/亩栽培技术模式》已经稳定的把大豆从亩产300斤提高到400斤以上。现在这项技术已经被全省农民的认可,在示范区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关注。2013年,在全黑龙江省示范推广了5万亩,930日在勃利县政府和农委的帮助下,组织了全县农业技术部门,种田大户、农民专业协会共计120多人,在勃利县吉兴乡团山村召开了《DH大豆250公斤/亩栽培技术模式》现场实打实收观摩会,现场实收每垧大豆产量达到7260斤。922日,在克东县民旺大豆协会,由当地县农委组织的《DH大豆250公斤/亩栽培技术模式》现场观摩会,DH技术比常规技术增产31%,常规亩产大豆230斤,而DH技术大豆亩产309斤。926日,在桦南县孟家岗镇春雨大豆协会150亩示范田,由当地桦南县政府和农委组织了100多人,有种田大户和农民专业协会参加的《DH大豆250公斤/亩栽培技术模式》现场观摩会,现场测产数据是每垧8917斤,后来机械实收每垧产量7800斤。928日,在宝清县小城子镇天山众心大豆协会的红小豆地,也应用《DH大豆250公斤/亩栽培技术模式》,使红小豆增产40%多,为此,宝清县农委特地组织了全县协会和种田大户到现场观摩考察。北兴农场六连应用了1000亩“DH”模式,大豆亩产达到450斤。这项技术种植大豆每垧地的纯收入达到4000-5000元,而常规种植大豆效益只有1500-2000元,DH技术种大豆和种植玉米效益差不多。利用这项技术,可以种植两年玉米再轮作一年大豆,有效的解决了玉米连作减产的难题,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目前“DH”技术已经被北大荒集团的关注,并要求合作推广,2014年准备推广10万亩。未来3年推广面积要达到300万亩。

近几年来,农民种植玉米品种混杂,越区引种严重,栽培技术没有规范的模式,单产量在650公斤徘徊不前,秋粮收获时水分平均超过37%。农民玉米销售困难。所以发展高产优质玉米,解决当前的弊病刻不容缓,尤其是当前土地向规模经营方向发展,种田大户不断增加,单产不增加,水分过高,秋季集中销售,种植农民难以持续增收,加工企业也增加生产成本。2011-2014年研发了《玉米2比空四精三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模式》。“2比空”就是种两垄空一垄,应用耐密品种株距减小,保持原垧保苗株数不变,增强了通风透光量,再用“四精三平”技术配套相结合,“四精”包括精心处理种子3次可以提早10天播种不粉种,精细整地、精心播种、精准控制秧苗。“三平”就是平衡施肥、平安除草、治虫保平安。可以提高单产30%以上,水分下降30%,烘干费每吨降低成本50元。农民每吨价格提高100元以上,综合效益每亩比常规技术增收300元以上,《玉米2比空四精三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模式》,2014年在勃利县部分协会有5000多亩的示范和推广,已经成为协会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重要技术后盾。

三、以协会为龙头集约化经营,打造现代农业经营模式

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创新研究出了《土地入股流转全托管经营模式》。协会通过《土地入股流转全托管经营模式》,培养了种田大户流转小户土地,还与种田大户合作经营,此模式能够实现大机械化作业,连片集约经营,有利于新农艺技术的快速推广,普遍提高单产30%以上。降低成本,实现了统一技术,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耕作,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统一降低市场风险。有利于劳动力转移,为土地流转难找到了一条可行的出路。2014年由民兴大豆协会牵头,已经有吉兴乡核心农机协会,永恒乡宏远大豆协会,小五站镇惠农大豆协会、抢肯乡红火毛葱协会,联合经营5000亩,全部是农民以土地入股,协会投资经营,农民按50%股份分红,预计可以为农户每亩增加收入300元。为协会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寻找出一条可行的出路。

今后,我们民兴高蛋白大豆专业协会将虚心借鉴经验,团结协会全体成员,积极争取各级帮助,更加勤奋努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建设美丽乡村贡献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