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龙江县广厚乡顺兴水稻种植专业技术协会--女能人用科技书写完美人生
一滴水也能折射出七彩的阳光,一棵小草也能为大地装点绿色。在龙江县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女企业家,她,巾帼不让须眉,在当今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勇立行业潮头,带领协会667人走上了小康道路。她就是龙江县广厚乡顺兴水稻种植技术协会理事长刘凤平。
多年来,她和她的事业一起成长、壮大。顺兴水稻种植技术协会作为新型经营主体,在理事长刘凤平的带领下,坚持以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农业技术为先导,改变农民观念,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升合作社经营效益,成为全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提高生产品质 从科技应用起步
2001年初,34岁的刘凤平从别人手里接过一家将要倒闭的小打米厂。接手之初,她一边学习一边摸索着干,天天起早贪黑,既当老板、技术员,又当采购员、推销员。通过打拼,年末,她获得了她的第一桶金---净挣了8万元,这给了她极大的信心和希望,决定继续坚持。她四处奔走、东挪西借,凑足了70万元,经过紧张地建设,企业的面积由原来的百余平方米扩大到万余平方米,并完成了特制大米加工厂房、办公楼及3个储备粮仓的建设,从而实现了企业质的转变。
刘凤平最大的优点就是能随着时代发展,转变自己前进的舵盘。2009年10月,刘凤平本着“改善土壤,打造绿色品牌”的目标,围绕“为农民服务、促农民增收”的宗旨,由刘凤平发起,组建了龙江县顺兴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主要业务范围包括水稻种植、运输、加工和销售服务,为会员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供技术培训、咨询等服务,为会员统一购买所需生产资料。
为了在稻米加工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同时,把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组织起来,统一提供无公害稻米生产的品种、技术和标准。刘凤平多次外出考察、聆听专家指导,走遍了全国大大小小的科研机构。经过权威鉴定得知:农民在追肥的环节中普遍使用复合肥,使生产的水稻达不到绿色标准,而且由于严重缺钾,生产的水稻籽粒不饱满,产量低。这成为制约水稻生产品质提升的症结所在。但是,由于钾肥价格偏高,农民思想观念落后,没有使用钾肥的习惯,她怎么动员,也没有一个人愿意增加自己的生产投入。
此时,刘凤平为了建米厂,已经倾空了自己的流动资金,经过乡镇妇联的推荐,多番努力,她如愿以偿地得到了30万元妇女小额贷款。她与齐齐哈尔长青生物开发有限公司取得联系,并利用30万元贷款为社员集中购入生物有机钾肥,按照高于市场收购价格,与协会成员签了稻米收购订单。经过刘凤平精细的计算,把这些钾肥施到土壤中,可以使3万多亩水稻产量预计提高300多吨,同时使合作社增收70多万元。会员程林家原来有外债2万多元,通过丰收、高产,他家顺利成了无债户,逢人就说刘凤平理事长是自家的恩人。刘凤平在社员中的威望随着时间的见证越来越高。
实施专题培训 用科技领航
尝到应用科技兴农、兴业的甜头后,刘凤平以合作社为载体,在2009年末组建了龙江县广厚乡顺兴水稻种植技术协会,始终把科普工作作为自己发展壮大的有力武器,积极投身到科普之冬、科普之夏、科普月、科普周、科普日、“三下乡”等各种活动之中。
近年来,为了开阔农民眼界,协会积极组织科研人员到五常、肇东、泰来等水稻生产先进县区进行学习,学到了经验,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科研水平,为协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设立科普示范点,有针对性地向会员和广大农民群众传播科技知识,着力解答群众在水稻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科技难题和热点问题。
2014年2月22日,龙江县广厚乡顺兴水稻种植专业技术协会邀请市、县科协、县农技推广中心联合举办了二十六届“科普之冬”科技培训,带动周边几个乡镇的协会成员参加,共计培训300余人。协会为农户免费提供了《科学点亮新生活》、《水稻高产栽培实用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书籍及《杂交水稻栽培技术》光碟,共计(2350)册(张),将农业技术传递到农民手中。龙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长围绕水稻的播种时间、移栽时间、秧龄期、种植密度、施肥以及如何防治病虫害等知识进行了专题讲座。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及具体事例的比对使在场农民深受启发,深刻地了解到科学种植的益处,并对现代科学技术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自2009年以来,龙江县广厚乡顺兴水稻种植专业技术协会共举办各种培训班32期,培训学员5000余人次,发放科普资料18000余册。邀请省、市、县专家48余人来协会为会员进行水稻知识讲座,提高会员科学素质,先后被评为齐齐哈尔市第22届、23届、24届科普之冬先进集体金桥奖,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殊荣。
扩大规模经营 从科技支撑发起
龙江县顺兴水稻种植专业协会以科技为支撑,推进规模经营,积极探索和研究水稻产品加工技术,拉长水稻产业链,促进稻业效益向深层次发展,最终建立起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科普示范基地。当前,水稻基地面积已经达到32500亩,年产水稻17500吨,加工稻米23000吨,实现销售收入1.15亿元,带动社员均增收300元以上。
在水稻生产上,严格按照模式化生产程序和标准化操作规程进行管理,实行统一整地施肥、统一选用良种、统一育秧插秧、统一技术管理和统一收储加工的“五统一”管理模式,重点围绕水稻的种植管理和产品销售,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为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同时,严格规定种肥选用、栽种株距、田间管理等方面的生产标准,对会员的日常生产管理进行全程监督指导,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协会通过实行统一的标准化生产流程,会员每户可减少肥料投入500元,垧可增产500多斤、增收500多元,协会还按照高于市场价0.2元的价格回收水稻,会员垧均又可增收2000多元,真正实现水稻种植的优质、高产、高效。
几年来,为培育水稻良种,该协会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龙江县水稻主打品种五优稻4号、松粳香2号进行了繁育、提纯、扶壮。在培育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化作业要求,保证了水稻种子的质量,进一步优化了品种结构,提升了种子的品质和纯度,受到了广大农民的一致认可。
该协会的产品连续多年在齐齐哈尔市绿博会展示,受到各地参展客人的青睐。目前,该协会统一种植了龙洋系列、稻花香、香米三个品种,现产品已经注册商标“飞天梦”、“志刚家乡”、“航英”等,已经形成了品牌+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使品牌效益进一步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加强。产品销售到上海、广州、昆明、威海、海拉尔、牙克石、齐齐哈尔、大庆、漠河等地,2012年,顺兴米业的志刚家乡米顺利走进清华大学,成为清华学子餐桌上的主打米,广厚一村成立了清华米业基地,广厚顺兴大米的声望一路攀升。科技给协会产品带来了品牌附加值,科技增收因素占利润总额的18%以上,现如今,该协会有机绿色水稻种植面积达1万多亩,辐射周边多个乡村2000多户种植优质品牌水稻,社员每年的人均收入达到了4万多元,为全县以科技提升水稻产业水平树立了标杆。
平凡的事业是孕育伟大成果的土壤,伟大的业绩来自于平凡的事业。在科技兴农、科技兴业的道路上,女能人刘凤平如鱼得水,守业、创业氛围正浓。她常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一起富了才叫成功,而且我要在这个行业成为打造绿色健康品牌的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