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沂市种子协会--依托协会优势实现农民致富
协会自2004年成立以来,始终以农民增收为宗旨、以农村实用人才为依托、以科技先行为措施,以协会+企业+基地+农户为主要组织形式,以科普惠农服务站为培训基地,走出了集科研、示范、推广一体化的科技富民之路。协会由创建之初的280名会员,发展到现在的4300名会员,目前,有中级农民技师10名、初级农民技师80名、农民技术员160名。为全市的8个行政村、4500个农户开展技术服务,为地方的 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09年、2010年被新沂市科协评为科普宣传周活动先进集体,2011年被徐州市评为科普宣传周活动先进集体,2012年被省科协评为优秀科普惠农服务站。
一、充分发挥协会技术优势,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
1、协会目前有研究生学历的 2人,本科学历的 30人,高级农艺师18人,有种子、植保、栽培、土肥等专家16人。挂钩携作院校4个,分别是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农科院、扬州大学和徐州农科院。注册500万元以上种子企业3个,分别是神州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瑞诚种子有限责任公司、江南春种子有限责任公司。
2、以科普惠农服务站为阵地,实时实地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现场咨询。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农村劳力大多为留守老人和妇女,文化水平较低,传统种植意识浓,接受新观念慢,为了尽快帮助和提高基地农户科学种田水平,协会在科普服务站门前建立了科普宣传栏,根据农时季节和农作物管理的要求,不定期对宣传栏内容进行更新,主要宣传农业法律法规、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和日常科普小常识。在科普惠农服务站还建立了图书阅览室,品种全、内容多,目前有各类图书7000余册,有专人管理,供农户随时阅读、借阅。协会还对基地农户免费发放优质小麦和水稻种植书籍,还聘请农业专家讲课,专家们编写了教材,制作了培训课件。每年对基地户主培训不少于6期,每期3个班,每班160~200人左右。有时根据需要还到田间地头现场培训,不受场地限制人数更多。专家讲得有声有色,群众听得有滋有味。通过每年多次的培训和自身学习实践,目前基地农户的种植水平和科学种田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依托我市三大种子公司优势,采取协会+公司+农户(基地)运作模式,拓展农民增收新途径
我市三大种子公司都有生产经营权,资金实力雄厚,繁种技术成熟,生产加工设备先进,市场信息灵通,销售渠道畅通。但制约公司发展的是制种基地难找,劳动力难求。而农户小散零乱种植,信息闭塞,品种落后,产量不高,生产出来的粮食只能做普通商品粮,又卖不出好价钱,种地卖粮效益徘徊不前,农民也是一筹莫展,但优势是有土地和劳动力。为了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实现双赢,协会在考察全市基本农田的基础设施后,分别同草桥镇的 8个行政村村委会领导协商沟通,由村委会负责向农户解释并负责流转土地,形成集中连片,同时带着种子公司领导和农户对接见面,讲清来龙去脉,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企业出资金出原种出技术指导,按高于市场粮食的 25%价格收购种子,农民出土地出劳力按要求管理农田按量出售种子。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成功流转土地10000亩,涉及农户3400户、直接增加收入三百二十万元,每亩多收入在320元左右。
三、依托大专院校技术优势,着力提高为农服务水平
协会加强与科研院所联系,加大技术引进力度。我们主动登门求贤,先后与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农科院、及徐州农科院等多家科研教学单位建立紧密的科技协作关系,积极邀请协作单位的专家教授给种子协会领导、企业领导和基地农民骨干、科普惠农服务站工作人员及科普志愿者举办讲座,传经送宝。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和2012年,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姜东、王强盛,江苏农科院教授郭文善、张洪程、江苏农科院专家杨四军、王才林每年根据安排和需要多次来亲自授课和到基地和企业实地指导。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在专家教授的精心指导和我们科技人员的努力下,目前已成功向基地农户推广了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小麦精量半精量机条播、秸杆全量还田等先进实用技术 3 项。为农作物的高产稳产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