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各地动态

黑龙江省孙吴县桦林现代农机协会--2.0新版桦林现代农机专业技术协会引领农民走上致富快车道

2019-03-04
【字体:       打印

孙吴县桦林现代农机专业协会组建于2010年,五年来,在市、县委的关怀和扶持下,协会相继推进三次大规模扩建工作,并采取集中扩大土地规模经营、依托市场打造绿色农业产业等多种措施,使协会经营领域辐射农机作业、特色种植、粮食仓储、畜牧集中养殖等领域,加快了寒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进程,引领农民走上致富快车道。

一、扩大规模,打造全方位高标准协会

自协会组建以来,协会按照“高标准建设、大力度投入、积极项目争取”的思路,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推动协会发展壮大,夯实协会发展基础。一是高标准建设场库棚。全面完成了23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场库棚建设,设有标准化车库、油库、修理车间、办公室等,各种规章制度明确,操作规程规范,使协会场库棚设施建设达到了高质量、高标准。做到了机有库、具有棚,农机具技术状态完好率和安全使用率都达到了100%。二是大力投入农机装备。壮大农机装备水平是协会快发展的核心。经过三次协会扩建,目前大型农机保有量达到72台套,日烘干玉米300吨的成套烘干设备1套,农田运输车和服务车5台,截止到目前,协会农机总动力达到1.05万千瓦,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三是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围绕协会多业并举、产业化发展,制定五年规划,主动向相关部门汇报工作。先后争取到畜牧业方面的5万立方米青储窖、冷冻精繁殖、菜篮子工程等补助项目,农田水利方面的万亩水田提水泵站、主渠整修、田间主路硬化、抗旱井及喷灌设备、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科技方面的建设测土配方拌肥站、承办高纬寒地科技示范园区等项目,并成为东北农大学生实验基地实施单位。随着各个项目下摆,有力助推了协会的更好更快发展。

在生产经营方面,坚持以土地为主,多元化发展。一是扩大土地经营规模。2013年,协会规模经营土地14.5万亩,其中,入会耕地4.1万亩、租赁3.9万亩、代耕6.5万亩。种植玉米32175亩、大豆30000亩、水稻10450亩,其他经济作物7081亩。大力推广深松整地、气吸式播种、卫星导航自动驾驶、玉米大垄双行栽培及化控、大豆小垄密植和保护性耕作等先进栽培技术。二是发展畜牧养殖业。2011年,协会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了占地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60平方米的标准化牛舍、1000平方米育肥室、玉米秸秆和紫花苜蓿青贮窖等基础设施。注册成立了天成牧业协会,购进170头西门塔尔优质肉牛和其它架子牛及可繁母牛,2013年存栏牛达到432头,出栏肉牛200头,纯收入110多万元,实现了粮食过腹增值。三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2012-2014年期间投资近800万元,建设日处理干玉米300吨和500吨的烘干塔各1套,日加工水稻80吨的成套设备1套,全自动配方拌肥站1个。注册的“昊北”牌江水大米,在市场上非常畅销,真正实现了水稻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

二、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协会科学化管理水平

协会加强与东北农大、省农科院开展技术合作,全力推进资源共享、一体发展,构筑农业发展市场优势。建立寒地特色优质农业示范区是协会与东北农大、省农科院开展技术合作项目之一,该项目采取科研院所技术支持、部门租地、协会经营的办法,在黑嘉公路沿线设置园区景观标志,建成芸豆、小麦、瓜果等1200亩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沿黑嘉公路建成德美亚1号和寒地优质水稻示范区两万亩,有机认证大豆示范区1万亩。大力发展深松整地、气吸式播种、卫星导航自动驾驶、玉米大垄双行栽培及化控、大豆小垄密植和保护性耕作等农机农艺技术,提升了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在寒地特色农业科学经营理念指导下,协会经营耕地中,实现玉米占40%,大豆占38%,水稻占7%,有效优化了种植结构,高纬寒地早熟水稻和冬小麦试种任务圆满成功,为全省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高效农业作出了榜样。

三、服务从传统领域向现代全方位服务转变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积极引导下,桦树现代农机专业协会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逐步走上了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一是协会积极示范发展高效特色寒地农业。建成1200亩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示范作物涉及玉米、大豆、芸豆、小麦、瓜果、马铃薯、牧草等,有效增强了寒地特色农业的示范效果。二是为了促进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协会跳出农机,积极进行多方位的发展实践,确立了一业为主多业经营的路子,相继成立了桦林粮食生产协会、丰达大豆种植协会、天成牧业协会,大地牧草种植协会等,实现了由单一的农机作业向综合性产业的拓展。三是协会看准粮食的“过腹升值”效应,积极发展畜牧养殖业。2012年我们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了760平方米的标准化牛舍,大力发展肉牛育肥产业,去年实现收入120万元;2013年存栏牛达到432头,出栏肉牛200头,纯收入110多万元;优化苜蓿产业区域布局,建成2000亩标准化苜蓿草种植基地,为发展舍饲饲养提供饲料;四是为了培育玉米仓储和营销产业,在新区内建成日处理300吨玉米的烘干塔,每年可带动周边村屯和连队玉米烘干增值200余万元。目前,协会可一次性存储干玉米8000吨,就地卖给东海粮油公司实现增收,并为发展玉米储销期货生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协会上马了水稻加工设备,注册了“昊北”牌大米商标,有效形成了水稻产加销产业化链条。五是协会积极派人参与哈洽会、齐齐哈尔和上海绿色食品展等国内大型农产品展销会,宣传、树立北方寒地农业特色品牌,开拓绿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依托全县农业信息网,建立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深入引导周边群众,根据协会决策层研判的农产品市场行情,进行原粮统一集中销售,确保了售粮收益的最大化。

四、服务方式从技术输出到构建科技支撑全过程

协会始终坚持把自身生产经营融入到现代农业发展之中,充分发挥资源整合、生产先进、科技引领、群众信誉度高等方面优势,推动协会经营效益大幅提升。根据国家和省市县关于加强现代农机合作新政策、新形势,在认真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桦林现农机协会五年发展规划》,为协会进一步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协会经过多方考察,建立农、牧、渔一体化发展体系。大垄玉米模式化栽培、利用飞机进行玉米化控、紫花苜蓿种植、高纬寒地水稻试验多项技术应用第一人,取得了较好示范推广作用。一是调整完善发展方向。在原有发展基础上,根据协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上级的支持下,组织有关专家,科学深入谋划协会未来5-10年的长远发展规划,合理配置资源,科学布局产业。二是大力推进生产标准化。树立人才兴会的理念,加大协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用好协会现有人才,积极引进高素质的大学生或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支撑协会创新发展。以良种良法良田配套、农机农技农艺结合、生产生活生态协调为方向,全面提高协会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信息服务等现代农业关键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养殖业上,试养新品种、探索新模式;种植业上,严格推进全程标准化生产,加强水稻超早育苗、玉米矮化高产栽培、绿色植保防控、配方施肥等重点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尽快示范出适合我县大面积机械作业的国产玉米、早熟优质稻等作物品种,建立协会经营土地地籍档案,为协会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夯实基础。三是加快产业提档升级。积极响应省委高纬寒地水稻种植北扩的号召,在2013年种植水稻1万亩的基础上新增种植面积5000亩。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上,现有日烘干300吨的烘干塔的和日烘干500吨烘干塔各一座,并准备新建日产1吨饲料的糖化饲料厂,加快发展粮食期货、粮食精深加工等产业。协会只有向产业化高层次升级,才能引领孙吴县现代农业大发展。

五、建立创新性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

协会不断创新的发展理念,建立先进的经营理念、完善的配套服务、合理的分配制度,为协会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一是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完善协会章程,依法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21项,公开招聘协会经理、机务、生产、财务和驾驶等管理和操作人员76人,对管理人员采取基础工资加绩效工资进行分配的办法;对驾驶人员实行单车核算、费用包干、结余归己,进行分配的激励机制,激发了协会管理和操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2013年协会全面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得到了全体会员的同意和认可。召开社员大会共同讨论制定分配方案,确定将年终可分配盈余60%以上分配给土地入社农户,40%以下分配给出资入社成员的分配方法。并且将国家投入部分所得盈余平均量化分配给当年入社社员,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吸引了208户带2.5万亩耕地入社。三是建立健全效益保障机制。注重创新运营机制,协会通过统一购进农药、种子、化肥等农用物资、统一销售粮食的办法,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进一步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协会还积极推进订单生产经营,与农民签订种植回收合同,实行技术、供肥、供种、机耕、收购“五统一”,同时,对所有耕种作物参加“阳光保险”,降低生产成本和自然灾害风险。

2013年,协会理事长吴德显被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科普带头人,2015年,吴德显被评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