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各地动态

黑龙江省安达市喜峰农业科技协会--农民的依靠致富的希望

2019-03-04
【字体:       打印
    安达市喜峰农业科技协会成立于2004年,在原有实体的基础上成立协会,并在协会的基础上建立了科普示范基地,形成了“企业+协会+基地”的组织模式。协会始终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科技兴农”为目标,以科普宣传为已任,以科普基地建设为示范,大力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充分调动广大会员和农户依靠科技发展生产的积极性,通过示范带动和科学技术普及,会员和广大农户科技素质和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明显提高,协会示范带动作用和效果十分显著。
     一、加大科普设施投入力度,扩大科普宣传效应
    协会有技术人员13人,专职工作人员86人,会员1020余人,内设行政部、财务部、信息部、培训部、化验室五个办事机构,占地面积300平方米,有150平方米的科普阅览室,图书近1万册,电脑14台,全天免费对外开放,广大会员和农户可以随时通过科普读物和网络信息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掌握最前沿的市场信息。
协会始终把提高农户的科技素质作为首要任务。在协会的活动室里,有协会的技术人员为会员咨询答疑,有科普书籍供会员翻阅,有电脑供会员浏览,有种植大户为会员言传身教,协会的活动室成了农民们“充电”的好去处。协会自成立至今,带领会员及周边农户、依靠科技致富,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明显提高。
    协会先后购置了测土检测仪,种子检测设备,有效地避免了过去盲目施肥、盲目种田的问题。实行一土一方,平衡施肥,使“有机”和“无机”相结合。不仅改良土壤,更可以使会员达到少投入,高产出的最佳效果。协会还购置了摄像机、投影仪等现代化科普宣传设备,以及科普专用宣传车3辆,测土配方车一辆,有效地解决了以往科普服务手段单一,科普服务质量、效果不佳的问题;协会制作了14块共40延长米的科普画廊,每月定期更换科普内容,向广大农民传输科学理念和健康知识,使科普的触角延伸到周边村屯。
    二、协会引带,企业科技人才技术产生放大效应
    在协会的引带下,实现了农民与企业科技人才零距离接触,新技术、新品种直接应用到生产第一线,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第一时间得到解决,为企业增效,农户增收搭建了平台。
    协会不定期地聘请专家、教授为农民授课。2011年——2013年分别与北京“德瑞丰”厂家联合举办了3次别开生面的讲座;聘请农业专家,讲解微缓肥的使用技术和作用;与哈尔滨“归复记”厂家,联合举办了有机肥的使用技术讲座;和青岛瀚斯厂家联合,讲解除草剂的使用技术。并发放了大量的科普图片、光盘、科普宣传手册近万册(张)。近三年,协会为会员们开展玉米种植病虫害防治知识讲座近500场次,受训达6000人次。通过各种培训讲座,田间指导,影像播放,让农民真正学习、掌握和应用到了科学技术,进一步拓宽了会员及农户的视野和增收致富的渠道,使会员的专业技术知识日见精进。协会还在开展自我研究、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在田间地头结合生产实际给予面对面的巡回技术指导,让会员们把学到的先进技术知识在生产中进一步消化、理解并能准确掌握。同时,协会把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等相关知识印成小册子发放给会员及周边农户,还通过DVD光盘、手机短信等形式进行科普宣传,并免费提供技术咨询。这样一来,玉米种植的新技术在农民中普及了,农民们种玉米的积极性高涨。
    三、企业、协会深度合作,凸显桥梁纽带效应
    协会起着连接会员与企业的桥梁作用,为形成规模化生产,协会内部实行“四个统一”的运行机制,即:统一技术、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防病,保证了广大会员和农户的经济利益。协会与中化化肥部、省生产资料公司、九龙种业等厂家联系,统一购进化肥、种子、农药,不但保证了化肥种子的品质又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降低了会员的生产成本。两年前,会员出现了销售难的实际问题,玉米价格极低,一直都没有销路,会员种植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协会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与南方大客商联系,客商进村直接收购,会员种植的玉米全部销售出去,为会员减少了许多经济损失。协会还从网络上获取市场信息,将信息及时传递给广大会员,并根据捕捉到的信息制定种植计划,统一玉米种植的操作规程,及时生产出高品质的玉米。同时,协会不断拓展市场,每到上市季节,便及时与各大城市客商取得联系,抢占市场份额,实现了与市场的良好接轨。
    协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大辐射区域和服务范围,为广大会员及农户提供技术、信息等全方位服务,带动了周边市(县)、村(屯)农民走上了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道路。
    四、以技术服务为宗旨,强化示范基地示范效应
    一是在羊草镇火星村设立了五个“大垄双行”试验、示范基地200亩,发展实验基地农户做会员。从2012年开始,逐年调整和调节化肥使用技术和化肥剂量,调换品种和应用膜下滴灌技术。通过协会技术人员指导,农民的收入也逐年递增。从2012年每亩产量650公斤、2013年750公斤、到2014亩产量达到了890公斤,农民的人均收入从2012年的9857元到2013年人均收入达到10259元、2014年达到14005元,农民增加了收入,致富看到了希望。
    二是在肇东市宋站镇设立了测土配方肥的使用、试验基地,共七户农户,约180亩土地。由于宋站镇是碱性土壤,喜峰协会针对当地情况,科技人员取了土样,进行测试,分别对七户农民的地块进行了测土配方,配出了“硫酸钾型”掺混肥料。从2012年始逐年调解化肥配方,农户的粮食产量也逐年增高。由2012年的亩产550公斤到2013年的670公斤、2014年的800公斤。
    三是在安达市吉兴岗镇设立了“二比空通透式”栽培方法试验田250亩。通过协会科技人员做田间技术指导,精量播种,试验田五户农民的收入非常可观,这五户农户主动要求加入协会成为会员。在这几户的带动下“二比空通透式” 栽培技术在当地得到了大量的推广。
    四是在安达市的胜利村,各大棚室栽培和大庆市七、二一水稻栽培区推广环保生态有机肥。广大农户免费使用有机肥“归复记”生产出绿色蔬菜和水稻。大庆市七、二一农场用“归复记”产量大大提高。
    五是组织全体会员、技术骨干为农户做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2012年,由于虫灾比较严重,协会针对苗高,普通车进不去地的实际情况,自行购买了八台高架喷药车,投入田间使用,为会员和农户解决了实际困难,为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是面对2013年内涝十分严重,春整地推迟的情况,协会特意为农民调拨了成熟期短的种子,确保农户种地、种好地。2014年,针对有些农民贪图便宜,到长春种子市场购买回假种子的问题,协会主动为农民调换种子,把适宜本地的种子,如:久龙14、东农253、为农民调换,让农民放心地把种子下地,确保丰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