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农学会--农技培训给力科学种田促水稻产量创新高
闵行区农学会近年来充分发挥科技人才聚集的优势,积极组织学会会员进村入户,深入粮食专业合作社(村)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农学会通过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科普示范普及科学种田知识,推广种粮新技术,抓好科普示范,提高种粮农民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实现高产创建水稻产量不断创新高。
一、以农技培训为平台大力普及科学种田
1、强化组织领导,有序开展工作。为扎实有效开展农技培训工作,大力普及科学种田知识,提高粮农科学种田水平和生产积极性,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区农学会把对粮农培训列入年度“农业科技系列培训服务项目”重点工作之一,建立了以农学会理事长为组长、秘书长为副组长,相关学组部分会员组成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农技培训工作的领导,同时设立培训工作小组,有序开展农技培训工作。
2、配备培训队伍,确保培训质量。区农学会高度重视农技培训工作,切实落实好以农业、农机推广学组为主的培训服务队伍,配备以高技术职称为主、长期深入生产一线且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科技人员担任培训和指导老师,确保培训质量,同时根据培训目标任务,结合粮食专业合作社的实际,认真制定年度培训实施方案,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对象、时间安排和指导要求等,扎实开展培训服务工作。
3、培训方式多样,施教取得实效。根据粮食创高产新要求,针对本区粮食专业合作社粮农科技知识相对落后、学习意识薄弱和接受知识困难的特点,培训工作小组结合生产实际,采取了多样化培训方式:一是采取了课堂集中讲课,每年举办6-8次,学员600人次左右。教学老师主要采用制作课件用幻灯片播放教学、发放技术操作手册和科普宣传资料等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水稻病虫草防除技术、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等进行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深入浅出的剖析讲解。二是按照因地制宜、按需施教的原则,技术人员结合阶段性生产管理要求,对当期生产管理措施及关键技术要点直接在田头进行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和指导,如育苗期、分蘖期、稻穗分化期、灌浆结实期等关键阶段的生产管理要求和技术措施的实施。三是结合实地观摩水稻高产创建优秀示范基地开展培训,如带领粮食专业合作社粮农(参训学员)分别赴松江区泖港和奉贤区庄行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基地学习取经,同时结合观摩进行实地培训,还邀请当地的水稻专家进行讲课。该培训方式对粮农颇具吸引力,学习热情高涨,学习认真。“山外有山楼外楼”,通过赴优秀示范基观摩结合培训,起到了学习先进,取长补短,开阔眼界,启发思维的培训效果。
4、坚持实用原则,旨在学以致用。农学会教学人员开展农技培训坚持实用性的原则,培训内容突出针对性,讲解知识具有实效性,同时紧密结合当地和当前生产实际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把推广技术的实施变复杂为简单,使粮农们易懂、易掌握,做到学以致用。例如通过对水稻壮苗培育技术、平衡施肥技术、大田水浆调控技术、病虫草害综防技术等等系列高产集成技术的培训,粮农在生产管理中加以较好的应用,对各项技术措施得到了正确实施,并取得了实效。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能培训方面,着重培训提高具体的操作技术、农用机械的保养要求和维修等,使学员们做到掌握要领、理解、会操作,体现在在水稻生产过程中的耕种、育插秧、肥水调控等质量有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为水稻创高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以示范方建设为抓手开展水稻创高产
1、力抓主推技术,明确创建目标。为保证水稻创高产工作的顺利开展,创建工作指导小组制定了年度水稻创高产实施方案。“方案”制定了创建目标任务、主推技术和工作考核要求。开展水稻高产创建目标是挖掘增产潜力,主攻单产上水平,其示范方水稻平均单产较区平均单产增7.0%及以上。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方选用品种统一为本区自主选育的高产优质杂交稻“秋优金丰”,主推技术为“机械化育插秧、测土配方施肥、群体质量调控、病虫草害综防技术等配套高产集成技术。
2、落实示范面积,做好物资配套。2012—2014年区农学会水稻高产创建工作小组在区内落实了13个粮食专业合作社(村)开展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方建设,其中创建千亩示范片2个、创建百亩示范方11个,三年的创建面积分别为4242亩、4570亩和4110亩,分别占全区水稻种植面积的22.6%、22.3%和21.5%。同时,高产创建工作小组全力做好种子、肥料、农药、农机等高产创建相应配套物资的准备与落实工作,确保创水稻高产工作的顺利实施。
3、加强技术指导,明确目标责任。以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技术指导工作和强化目标责任管理为重点,2012—2014年水稻高产创建技术指导工作建立了“定方定人”的联系人制度,高产创建指导小组的每位技术指导员联系2-4个粮食专业合作社高产创建示范方(片),明确创建目标责任,强化责任管理。在水稻生长关键阶段和关键技术措施实施时期,指导人员必须到现场具体指导技术措施的实施,并结合技术指导,现场为粮农普及科学种田知识,做到高产创建主推技术的正确掌握和使用和提高技术的应用水平。
4、开展检查评比,强化工作考评。水稻高产创建是促进粮食增产、实现粮食增产的有效举措、是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为确保高产创建工作的取得实效,促进和实现粮食增产,根据水稻高产创建工作的实施要求,结合工作考评每年组织两次水稻高产创建工作检查评比活动,对粮食专业合作社(村)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方的方容方貌,肥水管理、长势长相,病、虫、草防治以及田间档案记载、产量预测等进行了现场考察、评比和打分。通过检查评比活动,各示范户互相交流创建经验,找出差距,学习先进,取长补短,掀起高产创建“比、学、赶、超”竞争优胜的气氛,推进高产创建工作。通过检查评比,一是增强高产示范方创建工作责任意识。二是调动指导人员和示范户开展创建工作积极性。三是提高水稻高产主推技术的应用水平。四是营造创建工作良性竞争的氛围。五是促进创建高产再创高产。
三、凸显科普示范成效实现高产再创高产
1、主推技术到位,增产效益显著。开展科普示范,不断提高了种粮农民的种植技术,水稻高产创建主推技术在全面推广中得到了较好的实施,促进了水稻生长和搭建高产架子。如平衡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水稻植株体内养分的合理运转,长势稳健、正常;群体质量调控技术的实施奠定了水稻稳产高产的基础,群体结构合理,提高了光能资源的利用;后期穗肥实用技巧的正确掌握和应用提高了水稻结实率和粒重;以及农艺农机的有效结合创新高产创建新模式等等,新技术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成效,水稻产量得到了较大的提增,高产创建工作取得了实效。2012—2014年,13个粮食专业合作社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方(片)的平均单产分别达到630.3公斤、656.8公斤和658.6公斤,较本区水稻平均单产分别增产41.2公斤、65.4公斤和62.4公斤,增产7.0%、11.1%和10.5%,三年平均每亩经济收益增加168.4元,达到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目标。
2、挖掘增产潜力,高产再创高产。农学会水稻高产创建组人员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充分挖掘增产潜力,向更高的增产目标迈进。2012—2014年,在13个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方建设的基础上,有重点的选择其中的部分粮食专业合作社高产创建示范方,开展水稻单产目标750公斤及以上的高产再创高产的攻关活动。经过农技人员和粮农的努力,高产再创高产攻关取得了成效,其中2012年攻关示范方水稻单产达到742.5公斤,2013年攻关示范方水稻单产提高到755.2公斤,2014年攻关示范方水稻单产一跃达突破了800公斤,达到814.2公斤,成为上海市水稻“秋优金丰”品种高产创建单产水平最高的示范方,被称为“超高产”示范方。
3、示范辐射周边,带动全区增产。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方建设在取得明显增产成效的同时,且示范效应辐射周边种粮合作社,使得水稻高产主推技术推广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被其它粮食专业合作社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推动了全区水稻生产大面积应用高产栽培技术,提高了技术推广的覆盖率,促进全区大面积增产。2012—2014年年全区水稻平均单产分别达589.1公斤、591.4公斤和596.2公斤,不仅实现单产逐年递增,而且亩产量由原处于本市区县中游水平逐步跨入上游水平,其中2012年闵行区水稻亩产量位列本市区县排名第二,2013年水稻亩产量跃上本市区县排名首位,2014年保持这一成绩。
四、深入科普示范续写粮食创高产新篇章
科普示范促水稻高产创建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粮食专业合作社争创高产田、高产示范方的生产积极性。在2014年区农学会开展的全区水稻创高产田竞赛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增产幅度达15%以上的高产示范方,全区参赛的11个示范方平均单产达706.6公斤。单产超680公斤以上的占81.8%,其中单产超700公斤占55.6%。闵行区农学会通过几年来开展科普示范促进粮食创高产的活动,不仅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而且在“科教兴农”、创新农学会服务“三农”模式的探索中取得进展。农学会将再接再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在深入开展科普示范创高产活动中充分发挥农学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