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各地动态

福建省福安市葡萄协会--建海峡西岸葡萄之乡树全国果业发展楷模

2019-03-04
【字体:       打印

福安市葡萄协会于200011月成立,下属7个乡(镇)级葡萄分会,10个村级葡萄分会,1个葡萄研究所,会员总数550户(人)。协会内设办公室、技术服务部、营销服务部和葡萄病虫害防治协作网。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在福安设立了实验站。全市拥有各类葡萄保鲜库11座,总库容量达700多吨,年保鲜处理葡萄能力达2万多吨。目前,福安市葡萄面积有5.0万亩,产量5.6万吨,总产值5.0亿元,目前葡萄面积、产量、产值还在逐年增加,约占全省葡萄面积40%。协会先后荣获了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国家工商总局的地理证明商标,荣获了2012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葡萄类排名第一,20112014年荣获了全国优质果评比金奖、全国中晚熟优质鲜食葡萄评比金奖、全国优质果评比金奖三连冠等殊荣,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抓技术培训,提高葡萄栽培技术水平

协会采取多媒体、图片展示、实物实地讲解、田间指导等形式以及利用白天、雨天、中午、晚上等时间节点在村委楼、教室、祠堂、会场、会议厅等场所进行果农技术培训。一是举办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邀请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副会长晁无疾、李世诚等国内知名葡萄专家进行授课,培养了一支市、乡两级葡萄专业技术队伍。二是举办村技术骨干培训班,由本地葡萄专家进行授课,培养了一批农民技术员和种植能手。三是举办常规技术培训班,由市、乡农技人员进行授课,对葡萄种植者进行普及性技术培训。四是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实地,开展科技咨询、指导生产,解决问题。五是利用科普专栏、黑板报等普及葡萄科学知识。通过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普及了葡萄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的葡萄栽培技术水平。

二、抓结构调整,促进葡萄产业升级

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避雨设施栽培、设施保温促成栽培、标准化无公害生产、疏花疏果控产提质、果实套袋、配方施肥、节水灌溉、采后处理等技术,改善了葡萄产期结构,葡萄鲜果供应期延长到80天;建成沿海平原标准化葡萄生产基地3.8万亩、高山晚熟葡萄生产基地1.2万亩。早熟葡萄品种‘夏黑’ 发展了600亩,葡萄生产上“早中晚搭配”,配比达到1:6:3,山区乡镇山地葡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鼓励果农‘葡萄上山’,不与水稻争田,向山地、抛荒地、非耕地要产量、要产值、要效益;其中西部乡镇大力推广种植地方特色优良品种——溪塔刺葡萄1500亩,保护了地方资源,取得丰厚经济效益。利用非耕地,为果品加工业提供原料,开发了第二、三产业商机;通过深化结构调整,提高单产、品质、效益,做到适地、适季、适种,使葡萄生产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抓技术交流,推动葡萄产业发展

广交流,博吸纳。协会先后组织5批次葡萄主产区乡镇长、协会会员、农业技术干部共130人次,参加历年的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和技术培训班,前往上海、江苏、陕西渭南、云南宾川、台湾、河北饶阳和怀来等葡萄生产先进地区参观考察,学习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开阔视野,更新观念。2011年召开了海峡两岸葡萄科技合作恳谈会,此次恳谈会有台湾及大陆的200多名葡萄产业界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围绕海峡两岸葡萄品种,优质栽培、产期调节、葡萄酒酿造、产销经营、休闲农业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邀请了全国葡萄专家晁无疾、王世平、田淑芬、李世诚等来福安指导生产、科研。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部门的联系挂钩及科技工作者的合作,优势互补,解决了一些产业技术瓶颈,取得了成果。召开了2000年南方第二次葡萄学术研讨会,2006年全国第十二届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2011年海峡两岸葡萄科技合作垦谈会等三次全国性葡萄会议

四、抓产业服务,为葡萄产业提供保障

一是在葡萄主产区扶持发展农村葡萄专业合作社16个,帮助他们解决法人登记、融资困难等问题,指导他们规范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作用。二是组建“葡萄病虫害防治协作网”,采取专家制定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协会统一购进农药,通过乡镇分会和村葡萄协会直接供应会员使用,会员按要求进行病虫害防治,并及时向协会反馈防治效果。确保了入网会员的葡萄病害得到及时有效防治,降低防治成本130/亩,使葡萄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目前协作网覆盖面积1.6万亩,每年节约病虫防治成本208万元,同时对全市葡萄园的病虫害防治起到了明显的带动和示范作用。三是开展无公害葡萄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已有2.3万亩葡萄获得省级无公害产地认定,3.3万吨葡萄获得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向国家工商局申请注册“福安葡萄”地理证明商标。同时对葡萄产品开始实施统一设计生产葡萄包装箱(盒),统一使用管理葡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统一葡萄质量标准的试验和示范。四是每年召开1-2次葡萄生产经验交流会或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现场会,组织会员参观示范基地,交流经验,互相学习,提高水平。

五、抓品牌建设,提升葡萄产业知名度

市场繁荣是产业的生命,品牌是经济增长的摇篮。协会注重树品牌、抓标准、促宣传。一是充分发挥企业积极性,向上级部门申报三品一标,成功申报了福安巨峰福建名牌产品,福安巨峰葡萄地理标志农产品,福安巨峰葡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福安葡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二是建立健全葡萄产品质量检验、监测和管理制度,积极推行市场准入制,促进产品提档升级。三是支持和建立水果营销联合体、农民专业合作社、运销大户依法有序地扩大农资和葡萄经营,开展电子商务,逐步形成城乡市场相互融合、内外贸易紧密联系的多元化市场体系。四是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在《新合作》、《福建日报》、《海峡通讯》和农业频道、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启示录栏目等频道报刊杂志全方位、大篇幅的对福安葡萄产业概况、发展历程、产业链进行深度报道。还邀请了央视7套、福建电视台公共频道八闽新风采栏目为我市葡萄拍摄专题片。编发《福安农业之窗》、《果业专刊》、《福安果业大观》,编辑了《南国葡萄美——福安市葡萄产业发展三十年巡礼》画册和文集《葡萄文集——福安市葡萄产业发展三十年文集》等。这些宣传扩大了福安葡萄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了我市葡萄产业发展,让福安葡萄走出福安,走向全国。

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按照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和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提出的“建海峡西岸葡萄之乡,树全国果业发展楷模”的目标,努力工作,奋发有为,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