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各地动态

北京市平谷区果品产业协会--科技“大比武” 科普惠果农

2019-03-04
【字体:       打印
    平谷区果品产业协会于2003年4月注册登记,是具有法人资格的果品行业的社会团体。到目前为止,共发展单位会员74名,个人会员456名,总户数908户,遍布全区17个乡镇、街道。三年来,平谷区果品产业协会按照协会章程所赋予的职责,从广大会员的利益出发,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和服务职能,主动地、创造性狠抓了果树生产各项优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和果品销售合作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在促进科技普及,提升全区果品产业的组织化、产业化水平,带动会员和果农增收致富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不断完善科普设施。协会现拥有200平米的培训教室,科普宣传栏1个,科普图书13种,3900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培训效果,2009年,区果品产业协会筹资50多万元为技术骨干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和投影仪,创新建成了8个移动的多媒体培训平台,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二、积极组织开展特色活动。2009-2010年,曾先后三次利用冬闲时期举办科技“大比武”和科技挂历知识大奖赛活动。科技“大比武”活动组织会员和科技示范户进行树体结构调整、长枝修剪技术大比拼,并由专家进行现场点评。活动促进了会员和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提高了会员和果农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科技挂历知识大奖赛活动调动了会员和果农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2011年,在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支持下,开展了平谷区“科技下乡富果农”公益服务项目,聘请果树专家举办了桃、杏、梨、苹果、枣、核桃、板栗、柿子、果树病虫害防治果树技术培训班300期,培训主体为协会会员和果农,培训人员2万人次。同时,还组织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大桃专家,果品办专家,协会会员和科技示范户多次进行专题研讨,研究制定了《桃标准化生产周年管理历》,印制2万份,全部下发给会员和果农。项目实施后,果农对新技术的认识提高了,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极大地推动了新技术的推广普及,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2011年,全区果品总收入13.6亿元,其中大桃总收入10.1亿元,山区、半山区15万农业人口人均果品收入9093元。
    三、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工作成效显著。1、累计引进果树优新品种100余个,丰富了平谷区现有果树品种,使我区果树品种结构日趋优化,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明显;2、累计推广树体结构调整、长枝修剪、疏花芽、疏蕾、疏嫩梢、疏果、果实套袋、高培垄整地、覆盖黑地膜、倒拉枝、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优新综合配套技术30余项,全区果品质量明显提升,精品果率达65%以上;3、建成1.8万亩大桃增甜重点示范园,推广增甜集成关键技术面积15万亩;4、有机果品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果树生产生态化栽培体系初步建立。建成了28.9万亩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10万亩绿色果品生产基地,1.9万亩有机果品生产示范区;5、采取聘请专家讲座,室内培训与现场培训相结合、利用乡镇村广播、下发技术材料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年均举办技术培训班1000期,培训会员和果农10多万人次,下发技术资料10万余份。
四、发挥协会职能,大大促进了全区果品销售。一是充分发挥销售组织和销售大户的龙头带动作用,积极开拓市场,取得了重大突破;二是积极引导果农闯市场,全区参与销售的果农迅速增加,达到千余人;
三是为客商提供优质服务,积极吸引客商到平谷收购大桃;四是积极探索新的销售渠道和形式,探索出了进超市销售、社区销售、店外店销售、进机关厂矿敲门销售、大桃配送、市场批发、城区零售等多种形式,促进了该区的果品销售工作。
    平谷区果品产业协会由于科普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荣获诸多市级以上荣誉。
    1、2004年12月,荣获“北京市果树产业协会先进会员”称号;
    2、2004年11月,荣获“全国桃产业十强县(市区)特别奖”;
    3、2004年12月,荣获“北京市果树产业发展先进集体”;
    4、2004年1月,荣获“全国农业科普先进集体”;
    5、2004年2月,荣获“京郊农业现代化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6、2004年11月,荣获“先进民间组织”;
    7、2009年11月,荣获“最具竞争力的地理标志商标”。
    8、2012年4月,“平谷”证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