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渔业协会--让协会服务于产业
宁德市渔业协会前身为宁德市大黄鱼协会,成立于2003年5月,第一届会长由有“大黄鱼之父”之称的刘家富先生担任。为更好地为我市渔业各产业的服务,于2004年6月更名为“宁德市渔业协会”。协会宗旨:协调行业秩序、开展行业自律、沟通政府渠道、反映业者呼声、维护整体利益。
一、基本情况
为充分体现协会“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宗旨,更好地为业者服务,协会相继成立和吸收了“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等相关行(专)业委员会,并将“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等行(专)龙头单位(企业)作为常务副会长或副会长单位会员单位。现理事会会长、副会长单位会员单位均为宁德市水产龙头企业。现有单位会员130多家,个人会员300多人,涵盖宁德市鱼、虾、贝、藻、淡水渔业及捕捞、渔船修建造等。水产育苗、养殖、加工、出口、销售、饲料与药品等渔需物品供应及科研开发、技术推广等各环节。
协会下设大黄鱼加工出口分会(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属骨干会员);育苗养殖委员会(含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属骨干会员);品牌运作委员会(含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属骨干会员);诚信经营委员会(含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属骨干会员);藻类委员会等。
(一)大黄鱼加工出口分会:覆盖全市全部16家大黄鱼出口注册加工厂。实施统一源头监管、统一渔药供应,统一原料供货、统一品牌出口、统一对外报价等“八统一”管理,规避企业间恶性竞争,确保了出口企业良好效益。
(二)品牌运作委员会:2013年经协会考核授予“宁德大黄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许可企业达23家,“宁德大黄鱼”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家,均为宁德市内销市场份额与诚信度较高的企业,涵盖5家中国驰名商标大黄鱼骨干企业。品牌运作委员会主任由中国驰名商标企业宁德市金盛水产有限公司担任,专门负责“宁德大黄鱼”品牌宣传、推广、保护工作。
(三)诚信经营委员会:覆盖全市规模以上大黄鱼企业,拥有经营户19家,其大黄鱼产销量占全国70%以上。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协会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积极开展行业自律,加强与国内外业界交流合作,宣传打造“宁德大黄鱼”品牌,主办《闽东海洋与渔业科技信息》月刊、官井洋海洋与渔业网为业者提供大黄鱼行业信息,努力为会员服务。2004年首批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民间组织”。
(一)开展信息服务
主办《闽东海洋与渔业科技信息》、主要报道宁德当地海洋与渔业经济技术发展动态。《信息》每月1期,至今已刊发171期。建立“官井洋海洋与渔业网”(中文域名www.宁德大黄鱼.cn),“宁德大黄鱼”微信平台,以上两个信息服务平台为会员单位的发展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编制规划
受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委托,先后编制了两期《福建省大黄鱼优势养殖区域发展规划》;还派人参加了农业部《全国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区域二期(2008~2015年)发展规划》大黄鱼部分的编制。
(三)打造大黄鱼品牌文化
受宁德市政府委托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注册“宁德大黄鱼”地理标志,2012年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宁德大黄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国内外推广使用。2008年全市出口的大黄鱼中全部使用该标志,并在全市优质内销产品中使用。约占国内市场份额的40%。我会在加强授权使用许可企业监管的同时,在宣传推广“宁德大黄鱼”营养、健康的饮食理念基础上,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着力打造宁德大黄鱼品牌文化。通过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经协会与业者的共同努力,“宁德大黄鱼”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获得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2013年“宁德大黄鱼”被农业部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评估价值6.34亿元人民币。2013年“宁德大黄鱼”被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列为我省重点打造的10个水产区域公共品牌之首。
2013年9月28日~10月3日联合本市大黄鱼授权许可企业、科研推广部门,邀请中国渔业协会、福建省渔业行业协会、上海海洋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集美大学、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宁波大学等国内科研院所以及福建、浙江、广东、上海等大黄鱼企业与养殖户共同参与,举办了“2013年中国·宁德大黄鱼国际文化节”,活动采取“民间承办、市场化运作、企业联动、全社会参与”的模式,内容涵盖中国大黄鱼产业发展研讨会、中国渔业协会年会、宁德大黄鱼展销会、宁德大黄鱼文化摄影展、设立宁德大黄鱼博物馆、万人黄鱼宴等系列宣传活动。中国渔业协会会长齐景发、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上海海洋大学校长潘迎捷,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陈泽銮等领导、专家、学者以及来自马来西亚、韩国、阿联酋等国与港台地区人士等计40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与马来西亚、韩国、台湾客户签署了贸易与技术合作协议。
为进一步开展国内外大黄鱼产业交流合作,受中国渔业协会委托拟于今年10月在福州成立中国渔业协会大黄鱼分会,并主办第二届中国大黄鱼产业发展论坛。
(四)开展行业自律,打击注水染色行为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大黄鱼注水染色现象,2008年10月应业者呼吁,协会组织内销经营户开展“诚信经营、行业自律”活动,并配合工商、质监、海洋渔业等部门对注水染色行为进行打击。2013年6月再次应会员的要求开展了大黄鱼“诚信经营行业自律、杜绝注水染色行为”的活动,签署了自律协议。每家缴纳10万元保证金,至今尚未发现注水染色情况。
(五)开展科研推广与标准化服务
牵头或与有关科研单位合作开展科研推广与技术技术提升工作,其中《大黄鱼人工养殖与产业化》项目获2010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大黄鱼优化冷却链物流与鲜度预测技术示范》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水产食品微生物预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奖二等奖,获福建省科协科普惠家兴村先进单位,主持《盐渍大黄鱼》国家水产行业标准修订与福建省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参与了国家、农业部、福建省及宁德市级大黄鱼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参与蕉城区大黄鱼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宁德市国家级出口大黄鱼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全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蕉城区大黄鱼科技入户工作。
(六)开展出口水产品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依托会员单位宁德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和闽东水产研究所、宁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等机构的技术力量和设施设备建立,为企业与养殖户开展技术指导、水质监测、病害防治、投入品检验、产品预检及培训等服务。该平台于2007年获商务部项目资金的扶持,2009年获福建省外经贸厅项目资金扶持。2010年协会被外经贸厅列入福建省重点扶持的行业商协会之一。
(七)协调紫菜产业有序发展
前些年闽东沿海紫菜养殖户存在着“争出头水紫菜、图卖个好价钱”的思想,背离紫菜的生长规律,一味提早采苗,而高温采苗造成烂苗的损失和质量、单产不断下降。从2003年至今连续12年,每年由协会牵头召开有宁德市的福鼎、霞浦、福安、蕉城和福州市的连江、罗源等6县(市、区)海洋与渔业部门、紫菜协会、育苗场代表参加的“闽东紫菜秋季采苗技术交流与协调会”。共同议定了“白露”季节作为适合闽东沿海紫菜秋季采苗的时间并向全体养殖户传达执行。由于适时采苗效果显著,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紫菜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2014年还与浙江温州海洋与渔业部门联合举办了闽东-浙南紫菜产业交流会。
(八)搭建对外沟通平台,组织会员参加各种展销会、交易会,与韩国、新加坡等及台湾、香港业者与科技界开展国际交流。2010年协会组织30家水产企业组成“宁德水产台湾渔业考察团”赴台交流,并与台业界签署《宁台渔业合作备忘录》,大大提升了我市在台影响力。
(九)加强与政府及金融等部门沟通,为会员争取政策及项目资金扶持。与宁德市国税局协调出口税务工作,2013年会员企业在出口退税中问题,向宁德市国税局协调的同时,还向宁德市与福建省政府呼吁。与金融部门合作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