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农技协总会--强基础 抓载体 全力推进农技协的规范化建设
本溪满族自治县地处辽东山区,太子河上游。县城距本溪城区33公里,距省会沈阳90公里,距大连口岸300公里,距丹东口岸160公里。地貌特征为“八山一水一分田”,辖区面积3344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其中满族人口19.4万人,占总人口的65%。自然风光秀丽怡人,素有“燕东胜境”之美誉,被评为辽宁省旅游强县,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枫叶之乡”。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突出工业,强化农业,大力发展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思路,努力打造“工业强县、旅游大县、农业特产县”。全县现辖11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98个行政村。现有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38个,会员1.2万人,其中县级18个,乡镇级22个,村级98个,有40个在民政局登记注册。几年来有6个协会或基地受到中国科协、财政部表奖,1个受到辽宁省科协、财政厅表奖。有4名协会的秘书长、副秘书长被中国科协、财政部命名为全国科普带头人。这些协会及科普示范基地在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农技协发展建设过程中,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抓制度建设,推进农技协规范化发展
1.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协和农技协工作,大力支持科普事业和全县农技协向规范化发展,县农技协总会按照省、市农技协总会的要求,积极推进全县农技协规范化建设,把握农技协的发展方向,提高农技协的运行质量,把农技协真正办成“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
2.协会以《章程》为核心,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管理机制,提高会员民主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基层农技协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3.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对申请成立协会党支部的农技协,认真把关严格审批,积极支持协会成立党支部,推进基层农技协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有机结合,保证协会有正确的发展方向和骨干活力。
4.创建农技协服务品牌。围绕农民群众需求,提升基层农技协服务水平,增强其在科普宣传、科技推广、人才培训、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扩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农技协的社会影响力。
二、抓服务载体,推进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
科普惠农服务站是科协组织在新形势下搭建的农村科普服务台。我们严格按照省科协建设科普惠农服务站的要求,坚持“五有”标准:一有固定的服务场所,二有信息化服务设备,三有实实在在的服务项目和品牌,四有专家与信息员队伍,五有健全的管理制度。目前在民政部门注册的农技协,都建立了比较规范的科普惠农服务站。特别是受到中国科协、辽宁省科协表奖的先进农技协或科普示范基地,科普惠农服务站的作用发挥得更加突出。
在农技协发展建设过程中,我们整合现有的各类资源,特别是注意发挥县农业技术中心的技术支撑作用。县农业技术中心不仅建立了科普惠农服务站,还开通了视频服务窗口,每天都有专业技术人员值班,直接与基层农技协和农户通过视频解答各种生产技术问题。目前,全县开通科普信息化服务和接收网点300多个,部分农技协还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农业技术中心组建的科普惠农专家服务队与在民政注册的所有农技协结成了对子,开展一对一的技术帮扶。
科普惠农服务站的信息化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各个协会因地制宜,运用不同的信息化手段积极探索信息化的服务形式。有的设立了服务专线电话、有的利用手机短信、部分服务站利用互联网开通视频服务,随时或定期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
三、抓党的建设,增强农技协的活力
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党组织在农技协组织中的凝聚力和党员的核心带动作用。在农技协发展过程中,注重推动农技协的党建工作。目前,全县受到中国科协表奖的农技协和部分民政注册的农技协先后成立了党支部。县级农技协有党支部的15个,占县级农技协的83%。协会党组织积极组织协会党员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农技协,增强党组织在农技协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党员积极发挥模范带动作用,有力促进了农技协的健康发展。
我县农技协的规范化发展,不但提高了农技协的服务水平和社会影响力,也为农技协赢得了荣誉。本溪县养牛协会,实现了会员年总收入由104.4万元增加到384.5万元,服务范围已辐射到全县98个村及周边县区87个乡、336个村。2011年被国家科协.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兴村计划先进单位。协会开展的青黄贮秸秆酸碱中和饲料饲喂牛羊技术成果,获2012年本溪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会长周忠勇被评为本溪市特等劳动模范。省科协在辽宁电视台《科技致富》栏目进行了专题报道。2012年协会被辽宁省肉牛繁育中心选定为辽育白牛杂交繁育试验点和高档肉牛生产基地。协会图书室被中国科协授予“华硕科普图书室”。
本溪县养羊协会,目前发展会员827人,现已带动全县1200户,年均总产值达到5600万元,已成为本溪县绒山羊支柱产业。2007年被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其中小绒山羊养殖协会,2012年被授予“肉羊标准化示范养殖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示范基地”、“辽宁省绒山羊养殖基地”、“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会长赵海春作为本溪县人大代表、九三学社理事,省政协委员,在我县绒山羊养殖业中成为一名出色的“领头羊”。
本溪县养猪协会年生猪销售总量10万头以上,创产值1.8亿元左右,现有40多个规模化养猪场,带动县内养殖户600多户,周边市、县100多户。是辽宁省科协、财政厅命名的科普惠农先进单位;县向前养猪协会开展种草养猪示范项目,年亩产苜蓿鲜草1560公斤,节省饲料成本2.6万元。六年累计达8400亩,节省饲养成本2680万元。2008年被评为辽宁省标准化养猪示范小区,2013年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先进单位。
本溪县粮食饲料产供销协会,现有会员300多户,发展辐射周边省市县十几个地区。品种由一两个发展到现在的二十几个品种,会员单位年产值由十几万元发展到超亿元。会员年人均纯收入由当初的3800元增加到1.1万余元。2011年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兴村计划先进单位。2009年被本溪市政府评为“特等劳动模范”,2012年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
本溪县特种鱼养殖协会不断扩大企业生产规模,2011年投放西伯利亚鲟鱼、日本金鳟、道氏虹鳟、细磷鱼、哲罗鱼、裂腹鱼共计255万尾鱼苗,创造产值1200万元,实现利润320万元,带动养殖户70多户,会员500多人,总体经济效益达到2300多万元。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健康养殖示范基地;辽宁省鲑鳟鱼良种场;本溪市优秀农技协、优秀科普示范基地;是东北地区乃至华北地区最大的冷水鱼养殖和种苗繁殖基地。
本溪县中药材种植协会现有会员225人,种植户210户,2007年协会与单位会员合作建成中药材种苗示范基地,种植林下参、辽五味、大果榛子、刺五加、雪莲果等多个品种,年销售收入4800万元,年利润3000万元,全部进入丰产期,年销售收入可达2亿元,年利润可实现1.2亿元。2006年被评为辽宁省信誉知名企业,目前是本溪市最大的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2011年辽宁省科技厅授予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今年被推荐到中国科协参加全国科普惠农先进单位的评选活动。
本溪县森澳葡萄种植协会,葡萄种植面积3210亩,年产优质山葡萄6550吨,年生产加工葡萄酒3500吨,已辐射全县80%的村及周边4个县(区)325个村。2009年被省政府授予“辽宁省扶贫龙头企业”;2012年被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科普惠农先进单位。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发展创新才是未来。虽然我县农技协在养殖、种植、中药材等产业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和亮点,但与全省其他地区好的农技协相比还存在差距和不足。借全省农技协规范化创建培训班的平台,作为我县农技协规范化发展的载体,认真学习、交流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提高我县农技协规范化建设水平。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本溪县科协和县农技协总会,将继续贯彻落实中国农技协、省科协、省农技协的相关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技协的规范化建设,完善科普惠农服务站的服务功能,探索与合作社共同发展的新途径,为全县打造“工业强县、旅游大县、农业特产县”,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2014年辽宁省农技协规范化建设培训班在本溪县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