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各地动态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万家岭镇果品协会--协会办公司 果农奔富路

2019-03-04
【字体:       打印
    2004年成立了瓦房店市万家岭镇果品协会,同年申报“威云牌”无公害苹果,并获得国家级认证。2005年,协会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注册成立了布莱斯富德有限公司,独家经营“威云牌”无公害苹果,在俄罗斯的苹果年销售量达6000吨。同年,“威云牌”无公害苹果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标识。2007年我又成立了瓦房店市万家岭镇果品产供销合作社。在2009~2010年间,我们协会在瓦房店地区一共注册成立了3家苹果销售公司,建设了3个标准化农业园区,园区面积4000亩,年产各种无公害水果8000吨。
    经营果品为什么要成立果品协会?
    我出生在偏僻山区一个贫困农民家庭。早年艰难的生活,使我萌生了跳出农村外出闯新路的念头。有一年秋天,我瞅准了市场行情,在当地收购了一些苹果运到长春、吉林一带销售,开始步入经营果品的人生旅途。
    然而,正当我春风得意时,一次市场风险把我抛到了生意低谷。1998年秋天,我以每公斤1.6元的价格收购了1600吨苹果,储藏在冷库想放到青黄不接时卖个好价钱。但我没想到的是,转过年的果品市场行情大跌,每公斤0.6元都没人要。眼瞅着要喝“苹果粥”,我瞒着妻子,装上两汽车苹果来到满州里口岸。
在满州里口岸,我遇到了一名做翻译的老乡。老乡帮我办理了报关和通关手续,把苹果运到了俄罗斯伊尔库茨克。结果,在伊尔库茨克,每公斤苹果竟卖到3块钱。我高兴地把家里库存的苹果全部运过去,不但没赔钱,反而赚了近10万元。从此以后,我在家里组织货源,那位老乡在伊尔库茨克负责销售。
    在经历了一次市场风险之后,我虽有所警觉,但并没有做实质性工作。有一次,运到满州里口岸的60多吨苹果因农药超标过不了关,无奈之下又拉回来内销,这一次损失了6万多元。
    这种事情频繁发生,搞得我焦头烂额。我开始意识到分散在一家一户的粗放式苹果生产,果品质量低、上不了大场面。于是,我成立了果品协会,借鉴先进地区生产经验和农民合作组织建设经验,探索形成了果品产销管理以协会为管理者、以公司为经营者、以农户为生产者的“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
    明确了发展方向之后,我于2004年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市,投资成立了“布莱斯富德有限公司”,搭起辽南果品通向俄罗斯市场的桥梁。2005年,大连市副市长刘俊文到俄罗斯考察时,对一家协会能把公司办到境外给予高度评价。2008年8月,在满州里市召开的大连市农产品对俄推介会上,摆在展台上的“威云牌”苹果成了抢手货,俄商一次性就与我签订了2万吨采购合同。
    2010年国际金融危机加剧,我预计2011年水果国际市场将会萎缩,果品滞销在所难免。于是我大胆设想,积极应对。在春天与果农签订黄元帅苹果生产协议时,我要求果农按照我提供的时间、要领进行生产,以便能够生产出红面黄元帅苹果,保证各种有机物质转化充分、完全。
果然,果农按照协会提出的生产办法产出了红面黄元帅。这种苹果一上市,立即受到国内、国际市场欢迎,平均每斤销售价比普通黄元帅高出0.6元,从而带领果农逆势增收。这一技术创新,在避免金融危机给农产品出口带来影响的同时,提高了果品附加值。
    传统的管理办法,导致产出的苹果个头小、色泽暗、皮层厚、不圆润。而我的协会依靠科技创新产出的苹果,好果率由过去的70%提高到了90%。
    能有这种效果,首先是果农懂苹果。瓦房店市万家岭镇栽种果树至少有80年历史,几乎所有农户家中都有苹果树,所有果农都懂一点果树管理知识。另外,我们协会自成立以来,每周召开一次信息通报会,12名管理人员对能为我用的信息包括新技术和新品种,采取选择几个示范户进行跟踪试验的办法,有选择地引进。由此可以看出,我们能够将普通黄元帅变成红面黄元帅,协会内部有着浓厚的创新氛围。
     不管什么组织形式,只要能够惠民,农民就接受。我们协会的“公司+协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之所以发展的好,是因为协会在与会员果农签订订单时,明确表示协会收购的果品价格高于同期市场20%,而且绝对保证按农时收购。仅此一项,会员果农每户年均增加收入2200多元。
    协会围着果农转,领着果农干,与时俱进地开拓国内外大市场,给果农架起了一条通向致富路的金色桥梁。目前,整个协会占地面积2.5万平,建筑面积1.6万平,拥有5个恒温冷库,可同时储藏水果1万多吨,果品生产基地发展到1.8万亩。协会设有理事会、监事会,会员2386户,其中,农民会员占80%以上。建起了红富士、黄元帅、国光、葡萄4个水果精品示范区,果品远销俄罗斯、菲律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2010年我们在东北地区率先引进一条清洗、上光、打蜡、筛选、包装流水生产线,经过技术处理的威云牌无公害苹果表光发亮、色彩诱人,等于穿上了一件精美的外衣,助推苹果销售价格再上新台阶。尽管每公斤多卖0.3元,但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市场仍是供不应求,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短短7年时间,我的果品协会有了惊人的发展,所生产的无公害苹果75%以上销往俄罗斯。伴随着国外1家公司、国内3家公司的注册成立,3个现代农业园区的正式启用,以向会员提供果品先进栽种技术为主导的果品协会,正以全新的理念,引领全体会员朝着更高的目标奋进!果品协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会员,它像一个桥梁和纽带,通过公司把农民和市场紧紧地连接在一起,让会员不进市场却能感受到市场的需求,使会员生产趋于国际标准。
    农民有着很浓厚的集体情结,很多农户都清楚一家一户单打独斗是不能创出品牌的,他们都希望有一个组织所依赖。为了满足农民的集体情结,更好地服务会员农户,培养大家的集体荣誉感,我们协会成立了党支部,党支部按照基层支部工作规范,定期开展党员教育,培养、发展生产能手入党,引导农户向党员户看齐,使联产承包后的农民不再是一盘散沙。
    今年,我们协会响应上三级科协的工作号召,在瓦房店市科协的具体组织指导下,投资330万元,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科普惠农服务站。我们想把惠农服务站建设成为农业生产的“综合性医院”。农民在生产中碰到问题,只要他进了惠农服务站,出来后就会弄清是什么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防范这类问题再次发生的基本措施。
     我们的“瓦房店市科普惠农服务站”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规划设计了“培训教育功能”、“信息发布功能”、“病害诊治功能”、“图书阅览功能”等10个功能区,今年计划启动6个功能区,明年6月全部启动。在这些功能区中,既有能够容纳300人同时培训的多媒体教室,也有8平方米的大型LED科普宣传屏;既有12米长的白钢制造的科普画廊,也有3个专门的图书阅览室;既有农民信息发布平台,又有科普视频网站。同时,还配备了25台计算机和一个大屏幕投影仪。
    我市科协计划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在科普惠农服务站的10个功能区内,培养出一至两个标准化的服务功能,说服市政府、由市政府购买其服务功能,面向基层农村广泛开展科技服务,探索协会和上几级科协合建科普惠农服务站、科普惠农服务站慢慢走向以科技服务为主导的经营实体。
 

协会服务站揭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