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永吉县长白山果树协会--以科技为支撑以服务为手段努力促进吉林地区果品产业大发展
永吉县长白山果树协会地处吉林市永吉县北大湖镇,成立于1989年,1992年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注册会员124人,现有会员544人,协会下辖17个分会,覆盖吉林地区各市县。协会现已分别被省农技协和吉林市农技协吸纳为专业分会。二十多年来,协会一直致力于吉林地区果品产业的发展,积极开展果树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新技术普及和培训活动,协会先后注册了“五里河牌”果品商标和“无公害”、“A级绿色果品”标识,产品远销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协会工作多次受到国家科协、吉林省科协、吉林省民政厅和吉林市科协的肯定和表彰。
一、借势建会,打造产业发展平台
1989年,吉林市永吉县北大湖镇党委、政府决定利用荒山荒地发展果品生产,为有效普及果树生产技术,镇政府指派专职干部郭喜耀牵头成立了以果树生产者和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的永吉县长白山果树协会。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果树协会工作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很快步入正轨。到九十年代中后期北大湖镇从事果品生产的农户已达2000余户,栽培面积达3000余公顷,果品年总收入达2000余万元,果品收入占粮食收入的50﹪以上,果品生产成为大部分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北大湖镇成为全省最大的金红苹果产区。
二、强化基础建设,建立科普惠农长效机制
为有效试验、示范和普及果树生产栽培和管理技术,随时为果农提供生产物资和技术服务,协会在北大湖镇区临街主要街路,建设了一处166平米的标准科普惠农服务站,站内辟有科普活动室、展览室和图书室。此外还建有新品种实验示范基地和新技术应用高产优质栽培基地。新品种实验示范基地共实验栽培百余个新品种,经过择优去劣,目前已选育出包括核果、仁果、浆果在内的20余个适合当地栽培的优良品种,并已推广到生产中,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高产优质栽培基地把选定的新品种、新技术全部应用到生产实践中,让农民直观地看到新品种、新技术在生产中的状况和优势,以此加深农民对新技术成果的认识和了解,加快科技普及推广的进程。
三、统一技术规程和生产标准,确保果品质量
果品的内在品质与外在形象等质量状况,直接决定着市场销售,而决定果品质量的是生产技术与管理。协会制定了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规程,对不同品种、不同等次的果树生产,从剪枝、授粉、施肥、用药、采摘、储运等各环节的技术操作都做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并要求会员共同遵守。比如,要求会员以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取代化学农药,实现高产优质。
协会定期组织专家深入果园中进行指导和抽查,以确保协会果品质量。协会从果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和安全质量监测制度的执行入手,对于达不到标准要求的果品决不收购,屡不执行协会技术规程和相关制度的会员劝其退会。每户生产的果品都有产地标识,以便于对产品进行质量跟踪,切实维护协会果品品牌形象和市场占有量。
四、增强科学技术服务,提高果农的种植技能和管理水平
1.加强专家队伍建设。为使习惯粮食生产的农民学会果树生产技术,协会不断的加强与科研院所及省内外各大高校之间的交流,并不定期组织农民前往学习求教。同时,聘请辽宁省和吉林省农科院、吉林农业大学等大专院校的专家以及当地有经验的种植大户、示范户和技术人员对果农进行技术培训,并深入果园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2.编印发放图书资料。为了满足会员对技术的需求,在九十年代初还没有普及电脑时,协会就利用钢板刻字,油印《果树技术与信息》资料定期发给会员。近几年,协会先后编辑了《果树栽培技术问答》、《果树栽培相关技术》等资料20多万字,印制3万余册,除向会员发放外,还在长春农博会和各地科普大集上免费发放。
3.增设科普咨询室。为了保障随时解决生产者遇到的各类技术问题,协会组建了科普咨询室,不仅经常安排专人接待农民的技术咨询,而且设置了咨询热线电话。年接待技术咨询人次达万余人。
4.开展科技培训。协会自2009年连续6年组织新技术培训班,聘请国家级岗位专家、植保专家、土壤肥料专家、栽培管理专家授课。并多次在吉林市、桦甸市、磐石市、蛟河市开展科普讲座,发放技术资料万于份,推广了包括栽培方法、土壤肥料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先进的修剪管理技术、果树新品种、A绿色果品生产操作技术规程等多项技术。协会还根据各县区的要求组织当地的土专家、先进典型到各乡镇、村屯培训,培训总人数达1.8万人次。
5.开展技术交流和产品展销活动。为进一步促进技术交流和产销对接,协会连续多年举办果品展销会,各地果农纷纷前来参加,使展销会已升级为吉林地区果树产业的最大集会。展销会展示展销了各分会和果园生产的各种类优质果品、果树苗木、生产资料等,有效促进了果品生产技术、新品种和管理经验的交流和推广,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协会的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自2000年开始,协会每年组织部分会员到内蒙古、河北、北京、辽宁等地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典型户参观学习,并将学到的果树生产新技术、新信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在协会之间加以推广,从而对提升协会成员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会员的经济效益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6.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近年来,协会搜集地方优良品种、推广新技术,为退耕还林,建设发展经济林做出了一定贡献。2008年协会推出了“茉莉香”葡萄,目前栽培面积已经超过4000公顷,栽培区域到辽、吉、黑、内蒙及俄罗斯远东地区,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006年协会推出了吉林市农民育种家姜德胜培育的“吉”字号李子,2010年推出了“石人”、“大黄干核”李子品种,同时召开新品种推介会,对新品种的推广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在生产者中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五、积极探索实践,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1.建设生态农业旅游休闲示范区。为了提高果品产业的经济效益,探索产业出路,国务院批准吉林省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北大湖镇处在长吉图旅游开发带规划范围内,为了配合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2009年协会在草庙子村策划设计了“金连沟生态农业旅游休闲示范区”,该示范区设果品采摘区、休闲垂钓区、畜禽养殖区、餐饮住宿娱乐区、农耕区。2010年已初具规模,并以接待游客。该示范区将作为北大湖镇发展农生态旅游的试点在全镇推广,借助吉林省长吉图旅游开发带建设,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建设东北寒地综合试验站吉林省示范基地。2010年11月,国家农业产业化项目“国家现代苹果技术体系建设,东北寒地综合试验站吉林省示范基地”落实在北大湖镇,由长白山果树协会承担该项目的实施。协会与“东北寒地综合试验站”签订了科技合作合同并开展工作。2011年完成150亩标准示范园建设,1000亩低产园改造。通过技术体系建设将明显提高吉林地区乃至全省果树生产的技术管理水平,对推动我省果品产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参与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规划建设。2013年3月协会从推广设施高效农业出发,参与吉林市船营区搜登站圣德泉温泉度假村“我健康”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规划建设。该基地建设主要是为高效有机农业生产探索出路,积累经验,实现新农村、新农业、城镇一体化,使有机健康食品的生产尽快普及,让广大消费者食用到健康营养的农产品。目前,栽培保护地已建桃、李子17棚、葡萄28棚、“黄金梨”5棚、蔬菜9棚、苹果3棚,同时利用园区空闲地进行了园区绿化、美化。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一定的经济回报。2014年6月该基地被吉林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吉林果树分会确定为“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
协会主办的技术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