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襄垣县青椒协会--发挥协会作用 促进农民增收
“建好一个协会可以带动一个产业,发展一个产业可以推动一个地方发展”。近年来,襄垣科协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积极推动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为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了不断发展壮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充分发挥协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科协通过多种渠道大力扶持和发展各类专业协会。一是提供资金支持。把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每年由县科协、县财政局对全县各个协会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对评选出的优秀科普协会、优秀科普带头人和优秀科普示范基地,进行表彰奖励,以奖代补,促进协会发展,两年内累计奖励资金 60万元。二是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每年通过聘请科技人员举办培训班,或进行科技咨询、巡回指导、外出参观考察学习等措施对协会会员进行及时培训,使绝大部分会员能够熟练掌握相关实用技术。同时利用广播、电视举办专题讲座,或播放科技录像和科技电影,购买科技图书、订阅科技报刊、印发科技资料,及时传递科技信息。三是制定优惠政策。积极争取政府部门支持对符合国家重点发展产业的协会实行一定限额的贷款贴息和税收优惠。同时享受农业开发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关优惠政策。四是规范协会管理。要求各个协会都要有相对固定的场所、共同的产品或合作项目、规范的协会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一定的资金、技术、土地、设备等生产经营要素和相应的组织机构。
经过努力,全县先后成立了畜牧兽医学会、青椒协会、仁用杏协会等12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参加协会的农民人数达1000余人。各个专业技术协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协会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尤其是青椒协会,自2012年成立以来,积极为会员、椒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在市场与农户之间搭建起桥梁和纽带,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引发了“一户带十户、十户带一村、一村兴一业”的传播效应,在全县逐步打造出有龙头企业、有协会服务、有基地建设、有农户参与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和清晰的产业框架,提高了农民依靠科技生产致富的能力。目前,协会由成立初期的70人发展到1000多人。青椒基地由11个发展到30个,种植大棚由3000亩发展到15000亩。2014年会员户人均收入达到14000多元,高于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20%。主要做法是:
(一)大搞技术培训,提高椒农素质。每年7-8月份青椒协会结合年会举办一次大范围的技术培训,聘请省、市蔬菜专家向会员授课,受训人员达到2000多人,推广青椒先进栽培技术3项,印发技术资料1万份。在平时的生产中,青椒协会经常请市科协及方兴公司的蔬菜专家进行实地指导和培训,使广大椒农能充分掌握先进的青椒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也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
(二)建立示范基地,提供优质种苗。协会投资500万元建设了青椒育苗试验基地,承担着全县大部分青椒种植户的育苗任务和多点试验示范。在生产的关键季节,组织会员及外地客商进行观摩,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合我县种植且外商喜欢收购的青椒品种。自主研发我县的当家品种。在种子销售季节,将这些种子贴上襄垣县青椒协会指定专用产品的标签,统一供应市场,协会会员凭会员证优惠供应。
(三)利用网络信息,发展定单农业。协会定期向会员提供全国各地的青椒种植信息和市场销售信息。在种子销售季节,通过与外地种业公司建立良好的关系,探求全国各地的青椒种子销售量,及时引导协会会员及周围群众引种优良品种,并确定种植面积。青椒协会会员与会员之间,会员与椒农之间本着“定单收购、保护价收购、保底不封顶”的原则签定合同。青椒收获季节,协会积极联系经销商统一收购,解决种植户销售难的问题。
(四)开展科普活动,提高全民素质。青椒协会成立以来,积极组织协会技术人员参加县科协组织的科普活动。并以现场会和讲座的形式组织人员搞好科技下乡,累计开展技术培训14场次,培训人数达1500人次;开展科普讲座20场次,听众人数达5000人次;更新科普宣传内容40次,受益人员达1.5万人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1.6万份,展出版面20余块,为提高我县全民素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协会培训青椒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