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野县蔬菜专业技术协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推蔬菜产业发展
新野县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全年种植蔬菜35万亩,是豫西南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为解决蔬菜生产中新品种的引进、示范,科技推广和技术培训、产品销售等问题,协会确定“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成为全国甘蓝种植技术交流活动中心,为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至目前,协会发展甘蓝蔬菜种植基地19个,种植面积16万亩, 辐射带动种植户3.6万户,覆盖河南、湖北、湖南等省20多个县(市)区,常年技术服务人员40人,资产2630万元,实现产值1.6亿多元。
为提高蔬菜生产及供应能力和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会在开展农技社会化服务过程中,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实现了“服务”就是农技协最大的“经营”。蔬菜产品质量档次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增加了菜农收入,2014年会员人均纯收入13219元。
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2014年协会倾全力抓好科普培训工作,协调解决资金,投资建设了多媒体培训教室和科技书屋。常年聘请专家和技术顾问给予种植技术各方面的指导帮助,保证了协会各个运营环节的生产安全环境和经营质量,解决了菜农最后一公里的技术难题,搭建了助农增收的新平台。给入会会员吃了“定心丸”,鼓励更多的农民加入协会,采取专家授课、播放音像资料、产品展示、图书资料阅览等形式对会员开展免费技术培训和科技知识传授,培训会员每年都在80多场次,培训人员10000人以上。使更多蔬菜科技成果很快得到推广应用。
二、建立生态示范园区,创新农业新技术加速应用
协会认识到要实现助农增收,必须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按照“增产增收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加速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引导会员科学种植、提升产品附加值,让菜农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协会积极引进生物有机肥、秸秆粉碎腐熟利用、蔬菜废弃物高温发酵自制有机肥等项新技术科学利用、建立蔬菜生态示范园区和工厂化育苗厂,通过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方法,提高了会员的种植生产水平,保障了蔬菜的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了蔬菜生产持续发展。
“春玉米+甘蓝”、“春花生+甘蓝”、“土豆+甘蓝”、“烟菜轮作”等模式,由于过去忽视了标准化生产,难以大面积推广,效益不佳。协会严格按照甘蓝生产技术规范,从育苗、施肥、用药严格控制,做到购买有记录、质检有签名、安全责任到人的生产要求,甘蓝质量、产量大幅度提高,不仅亩产由1万斤提高到1.2万斤,价格每斤平均提高0.20-0.30元,而且引来高端客户前来地头抢购。使菜农二季纯收入提高八千多元。上述的模式价值得到充分展示,引来周边农民纷纷前来观摩学习,协会组织品种观摩现场会进行推介,吸引省内外协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户达三万多人到现场观摩,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十多万亩蔬菜产业的发展。
三、创新服务模式,以市场为导向,重视培训,引导规范生产
在各级科协的支持下,协会抓住机遇,对广大会员进行蔬菜技术各方面的培训,切实解决会员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严格规范执行甘蓝生产各项技术规程。
建园区,领着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推广目前国内最优秀的荷兰蔬菜优良品种、工厂化育苗、防虫网、粘虫板、频振式杀虫灯、物理和生物防控技术,使农药用量减少;制定无公害甘蓝、胡萝卜、西兰花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实行标准化生产;完善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5项全程质量管理制度。一是建立技术服务体系。先后聘请了6位专家教授为协会常年技术顾问,邀请外国专家为菜农定期或不定期传授技术;设立蔬菜服务咨询处5处,建立服务网点120个,为菜农提供技术服务;依托中国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推广配方施肥、生物农药、无公害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等15项种植模式技术,提高科技种菜水平。
实行承诺制服务,协会有8名技术人员专门负责服务工作。开展测土配方,指导会员科学合理施肥。育苗供种每年向会员及周边菜农供苗1000余万株,降低了劳动强度,缩短了大田生长周期,而且对良种推广、种植模式调整产生了巨大影响。
四、科学种植+品牌+互联网,建立网络科技服务和销售平台
协会与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对接,推进科技推广、深度合作、建立农业科技转化平台。利用“中国农技协网站”和“基层农技推广”平台,与全国各地甘蓝种植户进行科技推广服务和新技术应用。推广肥水一体化喷灌技术和病虫害绿色的防控技术,推广基地面积12000亩。
2014年利用协会网站和微信推广甘蓝优良品种,推广面积16万亩,良种覆盖率达100%,并按品种特性制定和发布相应的栽培技术。
协会在做好甘蓝基地生产的同时,大力推进蔬菜产销对接工作。协会拥有“新野甘蓝”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蔬菜产品实行100%订单销售,以“农超对接”和“农批对接”为主,与南阳大统集团、郑州丹尼斯商贸集团和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销售蔬菜20多万吨,36000多农户收益。
协会通过自发转型升级和农技社会化创新服务,稳固了协会的发展服务理念,解决了卖、买两难问题,圆了菜农的致富梦。
协会理事长刘洪定为种植户介绍试验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