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各地动态

江苏省东台市蚕业协会--培创新之魂绘丝苑之葩促进茧丝绸产业快速稳定发展

2019-03-04
【字体:       打印

东台市蚕业协会现有单位会员70个、个人会员2290个,获得“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荣誉。东台是全国著名的优质茧丝生产基地,蚕茧总量占全省的33%。东台市蚕业协会以全程化、超市化、信息化、品牌化等“四化”模式,构建“科普惠农”服务平台,推动“东台蚕茧”大步挺进“新丝绸之路”。

一、推行全程社会化服务

协会紧紧依托市内两大龙头企业,坚持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跟踪服务,每年投入200多万元、组织服务力量,开展以“蚕种统一配供、蚕室统一消毒”等为主要内容的“八统一”全程社会化服务,有效地帮助蚕农解决一家一户做不了、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创新了科普惠农服务新特色,撑起了致富蚕农的“保护网”。组织技术培训110场次,培训人员1.8万人次,编印发放技术资料12万份, 在电台、电视台举办技术讲座35场次,在报纸刊发技术文章20多篇,出版蚕桑专业书1部,制作蚕桑技术光盘6280张;引进并推广应用3个新蚕药、4个新桑药、2个新肥料、4个新机具,推广蚕用物资1500万元,全年共组织发放蚕种43.2万张,生产蚕茧33.2万担,农民养蚕收入7.9亿元,投产桑园亩桑超8000元,行业产值达30多亿元。

二、开展科技超市化服务

“蚕协科技超市”是集生产资料、科学技术、市场信息以及农民与科普人员“零距离”互动于一体的多功能“集成板块”,是蚕农乐于前往的技物“自贸区”和科普信息“集散地”。把现代商业超市理念,“嫁接”蚕桑产业,开辟了科普宣传、技术服务、物资配供的新途径,为东台茧丝绸产业持续保持江苏第一、全国领先地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是全国蚕业科普实践的先行者和探索者。全市建有茧丝绸产业分店1个、便利店16个、便利点60个,远程传输系统一套,电子显示屏12块,覆盖全市12个镇、328个村。依托此平台,开展产学研联合,发布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20多项,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模式为35项。2014年为蚕农配供放心物资4500多万元,解答农民疑问2000多个,蚕农年增收3100万元。

三、推动信息化惠农服务

协会和促进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创办了“中国蚕业网”,是全国茧丝绸行业知名网站。创建了“蚕信(事)通”信息化服务平台,入网蚕农达3.2万户,每年发送语音和短信300多万条次,“蚕信()通”平台的建立与运行,使得协会惠农服务实现了精准化、快捷化和高效化,打造升级版农技协服务“新引擎”。

四、促进产业品牌化服务

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网络优势,强化与企业结对共建,促进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协会与企业和农民协同发展。在建设全国蚕桑标准化示范区过程中,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发展集约化生产。在建立蚕业合作社进程中,突出利益联结机制,蚕业产业化发展领先全国。在协会的组织下,“东台蚕茧”成功注册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江苏民星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星云”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富安”牌桑蚕丝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协会联手民星公司、富安公司、东台苏浙蚕桑研究所和东台新宏扬生态有机肥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了多项新产品研发,其中5个产品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2个新产品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了企业增效,增强了企业反哺蚕农的能力,实现了协会、公司和农民三方利益共赢。

五、构建“科普惠农”服务平台

协会充分整合产加销各方优势,构建了“整合联动、一体运行、统分结合、各有侧重”的“协会(合作社)+公司(工厂)+农户(基地)”的运行模式,对蚕农推行“订单蚕业”和“二次分配”,协会所创建的这一产业化经营模式被誉为“东台模式”,在全国同行业内推广。新层面的协会“升级版”涵盖了政府职能部门、市内2家龙头企业、11个缫丝加工厂、62个蚕茧收烘站和500多个科技示范大户,发挥出明显的“112”的聚合效应。 近年来,龙头企业对蚕农实现“二次分配”、对缫丝工厂让利1.26亿元。东台市蚕业协会精心打造和不断完善了贸工农一体化的运作办法,产加销三部门形同一辆“动车组”,在市场经济中快速前行,加快形成了“区域规模优势明显、产业化经营模式先进、社会化服务周到全面、茧丝质量行业领先”四大特色。

通过“科普惠农”服务平台,协会每年牵头组织400多名蚕业科普人员,开展“三万工程”,即培训万人、示范万户、亩桑万元。近三年来,培养科普骨干成员2200人次,培训蚕农3.12万人次。每年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20多场次,印发技术资料10万多份,组织广播讲座、电视专题节目100多场次,受益群众累计达数十万人次。推广应用的省力化养蚕新技术,劳动工效提高了三倍以上;引进的桑树电动伐条机,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强度;推行的机械消毒机,既提高了消毒效果,又帮助蚕农节约了成本,减少了用工;在大蚕上蔟方面,首创和推广“室外上蔟、室内营茧”新技术,得到了业内行家的首肯,并在全国蚕区推广应用;新引进开发的热烟雾机桑园治虫和蚕室消毒技术,可提高劳动工效20倍,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先后建立科普培训基地10家,其中,梁南“高效蚕业示范基地”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每年基地接待市内外参观学习的农民多达数千人次,接待国内外考察团队10多批、200多人次。通过示范带动,全市蚕茧亩平单产增加了20公斤,仅此一项,东台蚕农就新增收入1.32亿元,辐射带动周边县市农民增收数亿元。

 

蚕业科技现场推介会

 

协会专家到田头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