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吉首市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同奔致富路共建新农村
在湘、鄂、渝、黔边区,说起吉首市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几乎是无人不晓,可谓名声远播。
吉首市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金1000万元,现拥有固定资产3700余万元,果木生产基地15008亩,有中共党员15名,高级农艺师4名,高级林业工程师2名,农艺师7名,技术员45名,会员746户,分布湘西自治州8县(市)。
近几年来,协会在党支部带领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展产业,积极开展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和普及工作,培育出科技示范户128户,引进示范新品种50多个,年销售柑桔产品20000余吨、优质种苗1100多万株,年培训农民1000多人次,带领农民走向共同致富的道路,有力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先后被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确立为“为民办实事省级示范点”,被中国科协、国家财政部评为“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协会党支部书记梁通尧本人也多次获得“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科教兴州先进个人”、“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标兵”、“湖南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等20多项荣誉。
立足山区实际,奏响发展果木产业脱贫之歌
湘西自治州属武陵山区,山多田少,交通不便,农业基础薄弱,发展现代农业面临很多困难,上世纪九十年代,州委、州政府在全州范围内大搞山地开发,发展柑桔等水果产业,随着柑桔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广大桔农对技术需求日趋迫切,2008年吉首市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在会长梁通尧的倡导下应运而生,他们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率先在吉首市的白岩、马颈坳、排吼、排绸、太平、丹青、峒河、万溶江;泸溪县的潭溪;古丈县的默绒、坪坝;保靖县的夯沙;永顺县的双溪、王村、石提等多乡镇建立了由355户农户组成的吉首市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协会成立之初,就把为会员服务作为基本职能,大力普及推广果树栽培新技术,积极引进示范新品种,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短短几年时间,协会就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协会骨干成员在产品生产、市场营销、技术开发等方面迈开了创业之步,协会成员中涌现了一批生产大户,销售大户。
为提高报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抱团经营共同发展,协会以提高会员素质为抓手,以创新管理体制为突破口,组织会员刻苦钻研农业科技,学习果木生产适用技术知识,市场开拓技巧。在管理体制上逐步形成了“协会+公司+合作社”发展模式,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协会不断发展断大,协会成员迅速发展到746户,2734人,协会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5008亩,年产柑桔17000多吨,年产苗木1000余万株。
协会的产业示范对周边农民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大家纷纷来协会学习果木栽培和种植的有关知识,效仿协会作做法,带动了周边2000多户农民迅速甩掉了贫穷的帽子。2008年以来,协会积极引导农民走园林、果树科技多元化开发的新路子,并先后培养出了生产、营销、管理等方面的人才400余名,为全市林果业的后续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和技术基础。
办点做样,带领农民合演脱贫致富之戏。
为了发挥协会的示范带动作用,2009年,协会投资186.5万元,创办了吉首市林木山优质水果基地,基地占地105亩,2010年协会在马劲坳镇合群村创办了500亩苗木示范基地,建立了全州首家协会果木科技示范园,为湘西州及四省边区的果木引种、优化推广提供示范指导和技术咨询服务。2010年3月,协会又分别在云南文山州、重庆黔江地区分别租地150亩和270亩,建起了苗木生产基地,辐射带动西南地区农村发展果木业。2011年5月,在原有基础上协会又增办了三个新的示范基地,分别是勤丰引种示范区200亩、白岩柑桔生产区1400亩以及新湾种苗生产区210亩。在示范基地带动下,大批农民走上发展水果产业的致富之路。为了帮助果农销售产品,协会组织一批有销售经验的营销人员积极开拓市场,2014年成功外销柑桔鲜果25400多吨,优质种苗1037万株,销售总收入达到3792.2万元,协会成员人均收入增加了27.3%。
如今,协会成员遍及湘西州16个乡镇52个行政村,市场销售网络遍及湖南、湖北、贵州、重庆、云南、福建、河南、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陕西、山西、甘肃15个省市106个县(市区),为湘西州和四省边区以及中西部地区的果木业走上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之路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提升科学素质,引导农民走科技兴农之路。
多年来,协会始终把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每年都要开展多期技术培训、科普讲座等工作。据统计,2008年以来,开展技术培训50次,受训人数达5620名;开展科普讲座13次,听讲人数1151名。据统计,近三年来,协会共开展科技培训及咨询服务2270余次、培育科技示范户128户。2010年以来,协会大力开展技术人员劳务输出服务,先后培训出262名能独立从业的农民技术骨干和345名园林育苗技术能手,受训人员通过协会技术培训与协会签订技工劳务输出协议,三年劳务创收1974万元。2008—2012年间,协会每年将相关的科技图书及科技资料打印2300多册,无偿发送给农民。
2012年,协会投入资金20余万元,创建了“科普惠农服务站”,开通“科普网络书屋”,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向会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通过电商进行产品销售,协会服务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如今,会员随时可以通过互联网免费学习生产技术,少数会员还在网上开起了农产品网店,通过网络销售协会的产品。
多年来,吉首市农业技术推广协会靠科技创业,凭创新兴业,用他们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精神,在湘西少数民族地区谱写一曲壮丽的创业之歌,开创了一条建设新农村的示范之路,湘西的大山见证了这一攻坚克难的创业史,湘西的人民见证了这一段辉煌创业历程。
协会组织开展柑桔品种改良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