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昌县小悟乡茶叶协会--科技创新谋发展转型升级上台阶
孝昌县小悟乡茶叶协会成立于2006年9月,现有会员单位4个,会员人数375人,建立了茶叶技术推广中心1个,科普培训中心1个,示范基地8个。协会主要从事茶叶规范化种植、加工、销售和技术推广服务,辐射带动6200个农户种茶致富。2014年,协会会员人均纯收入9768元,比本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47%以上,协会也多次被省、市、县科协部门评为先进单位。协会理事长(会长)管少华曾荣获第二届孝感市“突出贡献人才提名奖”、“湖北省农村实用拔尖人才”、“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其先进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孝感电视台、孝昌电视台、湖北日报、孝感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近年来,协会在茶叶产业化经营发展、自身转型升级和农技社会化创新服务等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示范驱动,发展富民产业。为了把孝昌的茶产业做大做强,带领群众种茶致富,协会坚持科学发展观,抢抓国家对农字号产业的财政支持和大别山试验区建设的机遇,充分利用荒山荒岗资源,在小悟乡栗子林,观音湖管委会太平古寨、狮子山,卫店镇大堰村等处建立了8个茶产业示范基地,面积达3800余亩。示范基地按照标准化的要求进行种植和管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明显,既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无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又绿化了荒山,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为广大群众种好茶、广种茶建立了标杆,树立了旗帜。
2、校企联姻,推动产业升级。协会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程学院、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单位,针对茶产业生产上面临的技术难题,组织专家团队联合攻关。2011年,华中农业大学的专家团队针对孝昌在丘岗荒山干旱条件下进行无性系扦插苗移栽成活率低、投产茶园产量不高等问题,通过专家团队对关键技术的攻关并亲临茶园基地给予现场技术指导,实现了茶苗一次移栽成活率在90%以上,投产茶园每亩产值8000——10000元,相关技术体系在孝昌县及周边地区全面推广。2012年,针对在梅雨季节雨水较多,茶树新梢生长快,采摘的雨水茶采用自然摊青占用空间大,时间长,且摊青不均匀,导致加工成的成品茶质量差,效益低,协会与技术合作单位开展联合攻关,研制了一种雨水叶摊青风干机,完全解决了雨水叶的摊青问题,极大地提高了茶叶的质量和经济效益。
3、科技辐射,引领群众致富。协会建立了“科研+协会+基地+茶农”的生产经营模式,积极开展农技社会化创新服务,先后承建了“扁形茶(龙剑茶)自动化加工生产线”、“鄂北茶区扁形茶生产茶树品种筛选与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等多个国家和省级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获得了5件专利权。协会辐射带动2省3个地区5个县(市)35个乡(镇)486个村种植绿茶近8万亩,凭借协会的技术和品牌优越,充分调动了广大茶农的种茶积极性,优化了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协会会员2014年人均纯收入9768元,高出全县农民人均收入3015元,为孝昌县摘掉“科贫”、“智贫”的帽子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4、转型创新,拉长产业链条。协会以自身转型升级、农技社会化创新服务和带动群众种茶致富为宗旨,在县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在固本强基,抓好种茶、制茶、售茶的同时,积极进行科技创新,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一、二产业的联姻,一、三产业的对接;种植苗木花卉,发展旅游经济,兴办茶饮料项目。投资3500万元,流转土地3000余亩,建成的精品苗木花卉基地,是鄂北地区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一张名片;占地面积19142.9平方米的茶饮料项目,《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已办理,机械设备已预定,其他工作正在按要求如期进行,2017年可投产运营。仅2014年,协会及协会成员单位劳务用工费就在1000万元以上,按人平2.5万计算,相当于安排了400个固定工就业。
面对新的形势,孝昌县小悟乡茶叶协会将积极适应新常态,努力展现新作为,充分利用孝昌特色农业资源、观音湖景区旅游资源优势,通过发展茶产业和协会的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把孝昌建设成全省山区经济强县作出积极的贡献。
1、壮大规模,建设大基地。充分利用孝昌荒山荒岗广袤优势,发挥茶叶协会的带动作用,在基地建设上以建设专业户、专业村为突破口,统一规划、连片建园、整体推进、规模发展,力争2017年协会的茶园新增8000亩,联营茶园新增1.5万亩,以大规模、大基地推进孝昌茶产业化经营。
2、提升品质、打造大品牌。按照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的要求,基地无污染、用肥无公害,用物理的、生物的、农业的综合防治技术来预防和消灭病虫的发生与危害。加工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运输、贮藏、销售严格按《质量手册》进行操作,以标准化提升茶叶的品质,让协会产出的茶叶叫响全省、香飘天下。
3、纵横联合,舞好大龙头。按照“科研+协会+基地+茶农”的生产经营模式,对茶农、协会会员、合作社社员进行技术指导、资金帮扶、信息提供,从纵向进行联合;按照茶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对孝昌境内及周边县市的茶叶企业开展互相交流,互惠联营,抱团闯市场,进行横向联合。利用协会的“湖北名牌产品”、“湖北省著名商标”等品牌平台,舞好茶产业龙头。
4、拓展市场,搞活大流通。大基地、大品牌,必须要有大市场。首先要在宣传上高投入,让人们形成一种倾向性的消费意念。二是建立健全销售网络,既有有形的门店,又有无形的网站,最大程度地占有市场。三是以人为本,诚信经营,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营销水平,努力提高顾客的回头率和购买率。
5、借势发力,做强大经济。政策扶持是产业发展的推进器,国家惠农、利农的优惠政策给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孝昌县委、县政府把茶叶作为主导农业产业来抓,给协会增添了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协会将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借势发力,在固本强基,做好绿茶种植、加工、销售的同时,依托景区,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凭借茶园,发展观光休闲农业,转化增值,开发有机茶饮料,把小茶叶做成大经济。
心存冀,梦无境。以绿色健康为主题、以造福于民为己任的小悟乡茶叶协会,必定能走得更远,必将以更加稳健的脚步前行全国,融入世界,谱写出更加壮丽的农业产业化诗篇。
协会理事长在基地现场指导茶农摘茶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