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山贡米转型升级 助推农技社会化服务--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乌山无公害优质稻种植协会
长沙市望城区乌山无公害优质稻种植协会创建与2006年5月,是我地较早创建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协会所在地长沙市望城区乌山镇田肥水美,历年来是省内水稻产粮大镇。依托坚实的产业基础,最初,协会主要为会员提供引种、技术培训、产品集中销售等初始化服务。随着农村经济的转型发展,粮食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已深入纵横,协会为顺应发展潮流,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化服务创新和组织形式的创新升级。
一、组织转型升级
协会基于社会团体的特性,一直难以与会员建立利益连接紧密的经济共同体,我们以往的统一引进品种示范、集中销售原粮产品、共同学习生产技术等环节的协同合作,一直延续了两年,始终没有实现产业增收的目标。直到2008年,协会通过组织会员入股,形成合作章程,制定了生产、交易管理制度,同时建立健全了办公和财务制度,选举产生了名为“望城隆平乌山贡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会班子。当望城隆平乌山贡米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形式组织社员(会员)开展一系列的生产经营活动时,合作社与社员之间的合作发生质的变化:合作社将收集到的股金用于统一优价收购生产资料,帮会员节约生产成本年亩均50元以上;开展作物病虫害统一防治,实现亩均降低防治成本50元;2009年,协会注册“乌山贡米”商标,收购优质稻谷自行加工成精优大米并上市销售,并将年加工销售利润按会员的产品交易量额和入股资金的比例进行交易分配和年终分红。从2009年到2014年间,215户会员累计受益到各类红利分配160万元,户均受益0.74万元。由于转型组建合作社,原来的会员成了现在的社员,实现了组织形式的转变。
二、农业技术的社会化服务
为了带动协会会员节约生产成本,提升种植技术,增加产业效益,协会进行了一系列生产服务的创新实践。首先是对新品种实行订单生产,优价回收。农户往往较难接受新鲜事物,抵御风险的能力很低,甚至还担心新品种产量不高,不好卖。基于此,协会提取部分经营利润并整合农财支持,对新品种种植户实行免费供种、高于国家保护价粮24%以上的价格履行收购兑现。然后就地开展品牌加工销售,以最精的环节转化劳动成果,挖掘种粮潜质。如此一来,会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往往一个新优品种上千亩的推广只需一年,第二年就在原有基础上辐射开来,比如,我协会推广的“浓香18”国家一级优质稻,第二年就达到2000亩,基于其产量高、米优质,更有甚者不要良种补贴,也要购种栽培。其次是水稻栽培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这是一项生产环节中最重要的细化工程,它直接关乎到食品安全、粮食产量、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2012年协会组织专人进行了技能培训并购进了19台水稻病虫防治专用设备,当年与农户签订了4200亩的病虫害统防统治有偿服务合同,每亩两季向会员收费125元(含农药采购费用),由于农户没有配合好灌水、药后返查、病情反馈等工作,以至防治效果欠佳,再加上设备不适用又不耐用,损耗大,人工工资高等因素,首年的病虫害专业防治工作成效不佳。俗语说,穷则思变,错则思改,第二年,协会调整了方案,将病虫害统防统治调整为统防自治,即由协会统一采购优质无害高效的防治农药,厂价发放给会员自行喷施,协会分片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跟踪指导,每亩两季仅收农药成本费80元,如此一来,会员的责任性加强了,他们必须按期、保量的搞好田间管理和落实防治病虫措施,因此生产成本降低了,防治效果出来了,食品安全得到了保障,真是一举多得。再有,协会为促进会员生产的粮食产品更具科技含量,以之增加产品市场竞争力,还进行了机械化育秧插秧技术的引进和富硒水稻的种植与富硒大米的生产,现在,我协会机械育秧插秧规模已达到1500亩,可为会员亩均节约生产成本近100元,并大幅降低育秧占地,富硒米上市以来,平均销售价达12元/公斤,每吨富硒米比普通大米的利润高出3000元,协会的收益增加了,会员的年终分红也水涨船高。
最近几年,长沙市望城区乌山无公害优质稻种植协会在各级科协、科技、财政、农业等部门的支持下,建立了科普惠农服务站为当地群众提供农村科普知识的宣教、服务;建立了12396科技直通车服务网络平台,适时为会员及周边农户传输农技、气象、生产、市场信息;建立了机械化育秧插秧基地进行示范、推广;转型组建了望城隆平乌山贡米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更加紧密的连接方式将会员组织起来,开展一系列的生产、经营合作,并进行品牌建设,打造出了省著名商标,参与市场竞争,且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受益。随着国家强农惠民政策的近一步落实,长沙市望城区乌山无公害优质稻种植协会一定能成为新时期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头羊。
一、组织转型升级
协会基于社会团体的特性,一直难以与会员建立利益连接紧密的经济共同体,我们以往的统一引进品种示范、集中销售原粮产品、共同学习生产技术等环节的协同合作,一直延续了两年,始终没有实现产业增收的目标。直到2008年,协会通过组织会员入股,形成合作章程,制定了生产、交易管理制度,同时建立健全了办公和财务制度,选举产生了名为“望城隆平乌山贡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会班子。当望城隆平乌山贡米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形式组织社员(会员)开展一系列的生产经营活动时,合作社与社员之间的合作发生质的变化:合作社将收集到的股金用于统一优价收购生产资料,帮会员节约生产成本年亩均50元以上;开展作物病虫害统一防治,实现亩均降低防治成本50元;2009年,协会注册“乌山贡米”商标,收购优质稻谷自行加工成精优大米并上市销售,并将年加工销售利润按会员的产品交易量额和入股资金的比例进行交易分配和年终分红。从2009年到2014年间,215户会员累计受益到各类红利分配160万元,户均受益0.74万元。由于转型组建合作社,原来的会员成了现在的社员,实现了组织形式的转变。
二、农业技术的社会化服务
为了带动协会会员节约生产成本,提升种植技术,增加产业效益,协会进行了一系列生产服务的创新实践。首先是对新品种实行订单生产,优价回收。农户往往较难接受新鲜事物,抵御风险的能力很低,甚至还担心新品种产量不高,不好卖。基于此,协会提取部分经营利润并整合农财支持,对新品种种植户实行免费供种、高于国家保护价粮24%以上的价格履行收购兑现。然后就地开展品牌加工销售,以最精的环节转化劳动成果,挖掘种粮潜质。如此一来,会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往往一个新优品种上千亩的推广只需一年,第二年就在原有基础上辐射开来,比如,我协会推广的“浓香18”国家一级优质稻,第二年就达到2000亩,基于其产量高、米优质,更有甚者不要良种补贴,也要购种栽培。其次是水稻栽培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这是一项生产环节中最重要的细化工程,它直接关乎到食品安全、粮食产量、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2012年协会组织专人进行了技能培训并购进了19台水稻病虫防治专用设备,当年与农户签订了4200亩的病虫害统防统治有偿服务合同,每亩两季向会员收费125元(含农药采购费用),由于农户没有配合好灌水、药后返查、病情反馈等工作,以至防治效果欠佳,再加上设备不适用又不耐用,损耗大,人工工资高等因素,首年的病虫害专业防治工作成效不佳。俗语说,穷则思变,错则思改,第二年,协会调整了方案,将病虫害统防统治调整为统防自治,即由协会统一采购优质无害高效的防治农药,厂价发放给会员自行喷施,协会分片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跟踪指导,每亩两季仅收农药成本费80元,如此一来,会员的责任性加强了,他们必须按期、保量的搞好田间管理和落实防治病虫措施,因此生产成本降低了,防治效果出来了,食品安全得到了保障,真是一举多得。再有,协会为促进会员生产的粮食产品更具科技含量,以之增加产品市场竞争力,还进行了机械化育秧插秧技术的引进和富硒水稻的种植与富硒大米的生产,现在,我协会机械育秧插秧规模已达到1500亩,可为会员亩均节约生产成本近100元,并大幅降低育秧占地,富硒米上市以来,平均销售价达12元/公斤,每吨富硒米比普通大米的利润高出3000元,协会的收益增加了,会员的年终分红也水涨船高。
最近几年,长沙市望城区乌山无公害优质稻种植协会在各级科协、科技、财政、农业等部门的支持下,建立了科普惠农服务站为当地群众提供农村科普知识的宣教、服务;建立了12396科技直通车服务网络平台,适时为会员及周边农户传输农技、气象、生产、市场信息;建立了机械化育秧插秧基地进行示范、推广;转型组建了望城隆平乌山贡米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更加紧密的连接方式将会员组织起来,开展一系列的生产、经营合作,并进行品牌建设,打造出了省著名商标,参与市场竞争,且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受益。随着国家强农惠民政策的近一步落实,长沙市望城区乌山无公害优质稻种植协会一定能成为新时期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头羊。
协会推广机械育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