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田间地头为民解忧 全国劳动模范农业专家杨良金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农村优秀人才、全国农技推广贡献奖、全国科普带头人……有着众多荣誉的杨良金是一位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普通农民,从事农业工作30多年来他凭借追逐科技的毅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自学成才,获得数十项国家级荣誉,被广大农民亲切地称为“农民科学家”“农技推广贴心人”。
一大早记者来到芜湖县六郎镇,全国劳动模范农业专家杨良金正在为种粮大户王大财进行农业指导:现在秧苗的关键问题就是防止温度的忽高忽低,要防冻。如果受冻,就影响生长,到大田里就影响产量。眼下正是水稻育秧的关键时期。每年春耕时节,杨良金都要深入田间地头为农业生产把脉问诊。今年芜湖县种粮大户王大财承保了千亩耕地,在杨良金的指导下,他引进了200亩新型水稻品种“黄华占”再生稻。头一季8月收割,禾秆保留30厘米,收完放水入田,让其再发苗、生长,轻而易举多产一季粮,每亩可增收1000元左右。
王大财激动的说:再生稻主要目的就是增产增收,我们第一季做的好有700公斤,如果第二季继续搞,400公斤应该没问题。再生稻第一季的时候成本高一点,第一季种子要算到100块钱一亩,4斤种子25块钱一斤,下一季不需要种子,也不需要机子再打田了,直接就能割下一季。下一季400公斤没问题。去年我们搞单季稻的,搞得好也就1300斤。搞再生稻能收到2200斤(一亩),一亩田增加一千块钱是没问题的。
据悉,2017年芜湖县再生稻项目不到百亩,今年在杨良金的推广下,播种面积达到1000亩。为了确保新型水稻种植丰产丰收,杨良金举办多场免费培训,让农民们全面掌握水稻栽种的相关知识,全面助力春耕生产。 杨良金告诉记者:现在是水稻的播种季节,比如我们水稻工厂育的秧关键是如何控制好它的温度。如果温度太低了,秧苗涨不起来,如果温度太高了,秧苗容易被高温烧死、烧苗。我虽然已经70岁了,但还要为三农服务,比如说到田间地头给农民指导,比如说很多地区办培训班请我讲课,都是我能做的。
杨良金作为我市土生土长的农技专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刻苦专研农业技术,义务对周边农民进行培训,几十年如一日,培训农民50多万人次,无偿赠送技术资料200多万份。他长期奔赴江西、四川、湖南等地开展扶贫培训,将农民听不懂的理论编成易懂、易记的“傻瓜技术”,深受农民欢迎。杨良金曾连续当选第8届、第11届、第12届安徽省人大代表,多年来持续关注粮食安全和农民权益,为三农工作提出了很多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获得广大农民的高度评价。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杨良金采访中告诉记者,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农村的土地养育了自己。只要自己的身体允许,他还要忙碌奔波在田间地头,为三农服务。虽然年过古稀,杨良金始终自费从事农业示范与推广的公益性事业,为早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他仍然以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一如既往地追求着、拼搏着、奉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