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技协浙江余杭蜜梨科技小院”正式授牌。这一浙江省首个“科技小院”背靠果园,傍水而建,已有来自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的4名博士生、6名硕士生、1名博士后进驻,为农户提供全时段、全方位的科技服务。
鸬鸟镇农民为丰收的蜜梨装箱 受访者供图
“‘科技小院’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教授团队创立的由研究生直接驻扎在农村生产一线,指导农户增产增收,推进农业发展的新模式。”余杭区科协党组书记、主席王铮介绍道,“余杭蜜梨科技小院”会围绕当地梨园土壤调查及肥力提升、梨树专用肥料及灌溉施肥技术研发、梨果营养生物强化等技术内容开展工作。
对接产业需求 “北上南下”招引小院落户
位于杭州余杭区西北角的鸬鸟镇,以发展蜜梨产业、旅游业为主,被誉为浙江蜜梨之乡,当地现有蜜梨种植面积8500余亩,年产量1.5万余吨,年产值1.7亿余元,鸬鸟蜜梨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019年初,余杭区科协联合鸬鸟镇政府启动了以杭州余杭三水果业有限公司为依托单位的“余杭蜜梨科技小院”培育计划。同年7月,携企业负责人北上拜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张福锁教授。
“公司园区核心种植面积有500亩,以‘基地(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方式带动鸬鸟蜜梨种植面积2000余亩,亩产值万元以上。”三水果业董事长陈梅生说,但近年来在蜜梨种植管理、梨园土壤调查及肥力提升等方面存在一些发展瓶颈,使得亩产值停滞不前,迫切需要引入技术和人才来改变现状。
据介绍,得益于院士的牵线,余杭区科协会同鸬鸟镇政府,与浙大环境与资源学院吴良欢教授团队多次沟通协商,于2020年3月促使校地企三方签订了合作合同书《鸬鸟蜜梨提质增效技术研究与应用》,并将蜜梨科技小院的建设作为首要内容进行实施。
余杭蜜梨科技小院内,研究人员在开展工作 受访者供图
“对接院士专家精准服务企业,近年来,我们在深化探索产学研融合的组织制度和机制建设。”余杭区院士专家服务中心负责人说,要让如何科技更好地服务余杭“全域创新”建设,余杭区科协还建立了一批院士专家工作站(指导站),鼓励企业与院士专家签订权责利明确的合作协议,引导院士专家及其团队有序开展科研攻关、难题对接等工作。
产学研“零距离” 推动农文旅三产融合
“科技小院与浙大博士团队的合作暂定为期三年,要求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与农民、农地、产业、科研成果零距离。”陈梅生介绍道,这样既能在生产第一线培养农业人才,让他们在农地里做科研,研究成果也能及时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