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江安县农村专业技术联合会(简称江安农技协联合会)是根据省科协、省农工委关于农技协转型升级服务乡村振兴的要求成立的社会团体。在县科协的组织动员下于2017年12月成立,成立时有31个成员单位,到目前已发展到74个,镇分会成员108个,是近年来江安县抓农技协转型升级的成功之作。江安农技协联合会围绕乡村振兴使命,通过四年来的有效运行,取得了农技协转型发展的显著成效,在促进产业发展,推进三产融合,致力地方品牌建设,服务基层治理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成为了江安县服务乡村振兴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主要做法
(一)聚力联合组团队
江安农技协联合会成员单位覆盖了全县有规模有影响力的农技协、农业公司、农民专合社、商贸企业等组织。江安农技协联合会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创新式管理”为指导,以服务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为目标,把全县规模大、有影响力的农技协及涉农企业等组织联合起来,把农村一、二、三产融合起来,通过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抱团发展,最大限度地推进人才、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努力拓宽发展领域,引领和组织大家闯市场。
(二)模式创新促成效
县农技协联合会成立以来,对如何壮大和提升内生动力,增强凝聚力,着力创新驱动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广泛探索,总结并按照“三个四”运作模式运行,即“四个统一”凝聚团队合力,“四大服务”拓宽发展领域,“四项制度”保障健康发展。
1.“四个统一”凝聚团队合力
一是统一标准化生产。为实现会员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目标,农技协联合会管理层成员分工,专门组建生产技术质量安全保障组,负责会员企业产品在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技术指导和质量把关,指导会员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追溯体系,提高会员企业质量安全意识和质量水平,逐步全面实现会员产品标准化生产目标。
二是统一平台销售。对农技协联合会会员的产品进行销售,一是按照双轮驱动的方式打造品牌,会员企业品牌和农技协联合会运营的“江安味道”区域公共品牌相结合,相互促进,有机统一,共同发展;二是县农技协联合会将会员优质、特色产品打造升级为“江安味道”区域公共品牌产品,并在县农技协联合会内部成立江安三产融联商贸有限公司,负责推广运营,逐步实现会员企业全力负责产品生产,县农技协联合会平台为其统一推广销售,以促进会员企业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上不断提高,品牌效应也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三是统一对外商洽。县农技协联合会借助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实行统一对外商洽谈判,可以提高议价能力和成交影响力。许多来江安的客商都只愿意跟县农技协联合会接洽,寻找单个企业。在承接政府相关部门特色产品展示展销、参加各种赛事、举办各种活动、各种资料收集上报等方面,各部门也都统一找县农技协联合会对接落实。县农技协联合会内部成立对外工作组,负责对外接洽相关工作。
四是统一利益连接机制。县农技协联合会在产、供、销等方面为会员单位服务并建立统一的利益连接平台。通过在技术、质量、包装、资质、品牌等方面为会员单位服务,使会员单位及产品在许多方面得到升级提高,会员单位将提高升级后的“江安味道”品牌产品以较为合理的方式供给县农技协联合会江安味道平台运营销售,县农技协联合会又将运营销售所得用于对会员企业的服务管理等,实现县农技协联合会团队与会员之间利益有机结合和良性循环。
2.“四大服务”拓宽发展领域
一是技术服务。几年来,为会员单位和贫困村民做好技术服务是工作的重点之一。通过调研需求,组织县内外专家、会员相互帮助,为会员单位和贫困村民进行技术培训和产业发展指导。2018年至今,先后12次请到上级专家来江安指导,会员相互帮扶对接80余次,组织参加各种赛事活动11次,对贫困村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126场,累计受训人员8000余人,培养了技术骨干和乡土人才1200余人,对会员单位产业发展和助力脱贫攻坚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是信息服务。县农技协联合会通过公众号、微信群和“江安农科网”等平台及时向会员提供国家农业政策、技术供给、产品供求、项目申报等信息,解决了许多会员企业埋头苦干不了解外面世界的困惑。
三是共享服务。通过县农技协联合会平台,在会员之间之间搭建起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平台,很好地促进了资源互补和技术成果转化。例如会员单位方程农场与竹海老艺人合作开发梨膏米花糖、梨膏粑丝、梨膏含片等新产品,会员单位龙洋食品与洪盛农业合作开发洪盛风吹鸡、与华宇农业合作开发风吹稻鸭。先后有18个会员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开发和引进新产品28项,近三年年均共增收2800多万元。
四是党建引领服务企业。县农技协联合会成立党支部,在县委组织部两新工委和科协党支部指导下,切实将党建工作与协会建设、服务会员相结合,将重点工作和活动进行提炼和品牌打造,与党组织的建设和要求很好的融合,使各项活动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针对多数会员单位没有办公文职人员,会员企业负责人文化程度偏低,在上报各种资料、办理企业资质、做PPT溯源、年审等方面存在困难等问题,都由县农技协联合会办公室同志尽力帮助解决。
3.“四项制度”保障健康发展。
一是定期例会制度。县农技协联合会自成立以来,坚持每两月一次常务理事例会,每个季度一次会员集中学习交流会。每次会议,都有明确的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例会,统一了会员认识,及时收集和解决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同时,激发了会员对团队的认同感,激发会员服务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如会员洪盛农业每年向贫困村民捐赠鸡苗11万只,疫情期间18个会员向疫情一线捐款捐物16.5万元等。
二是学习交流制度。交流是碰撞心灵、启发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四年来技术成果的转化、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都是会员之间交流碰撞的结果。四年来县农技协联合会员之间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学习交流120多场。
三是积分考核制度。对会员在农技协联合会团队中的参与度和发挥的作用进行积分考核,考核范围包括参与会议、参与活动、履行岗位职责、完成临时活动任务、成果转化合作、缴纳会费、帮助会员及团队之外的企业等。考核结果作为农技协联合会年终表彰、推荐表扬和农联办公室为其服务等的重要依据。
四是规范内部管理制度。农技协联合会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上都有一系列健全而有效的制度,且每年根据情况进行补充完善,会员人手一册。
四年来,农技协联合会员通过交流碰撞、资源整合开发创新新产品28款;会员产值从2017年的2.9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5.6亿元,带动和帮助2万多农户实现增收;带动就业实现年固定用工1500人,临时用工1.6万人次;会员优质产品品牌“江安味道”从产品质量、包装、资质、推广等方面全面提升;会员一二三产业实现深度融合;在重大疫情、助力乡村振兴、帮扶残困等社会服务方面踊跃参与,倾力投入;会员在农技协联合会中的归属感、凝聚力显著增强。
来源: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农村专业技术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