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动态
为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注入新活力 ——宁夏农技协创新开展“菜单式”科技服务
创建时间:2019-04-11     点击量:

近年来,宁夏农技协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十九大报告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的总要求和中国科协对农技协建设提出的“农技协开展农技社会化服务”的工作要求,主要就农技协转型升级,增强农技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开展农技社会化服务和提升科普服务的能力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充分调动基层农技协及广大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打造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农技协,推动精准科技推广和科普服务创新争先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其中,在农技协开展农技社会化服务方面,宁夏农技协以“科技助力精准扶贫”为己任,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调整工作思路,以“菜单式”培训精准服务群众的农业生产,让专家的专业技术与群众的实际需求同频共振,赢得了群众的欢迎和称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菜单式”培训,就是组织者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基层群众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真实科技需求,然后根据群众的需求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上课时间、授课方式以及后续各项技术服务,有的放矢,这样有针对性的培训,可以极大地调动群众的学习热情,更进一步增强培训效果。自2017年以来,宁夏农技协摒弃了传统的培训模式,改为“菜单式”培训,先后开展了“数九严寒学技浓”“科普迎春再出发”、“基层农技协能力提升工程”等多项活动,组织专家下乡开展百余场科技助力精准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保障“菜单式”培训取得良好实效,让科技服务“精、准、实、用”,宁夏农技协多措并举,保障效果。

一、在“选菜”上狠下功夫。

农业科技培训已经开展了很多年了,但以往的农技培训,是通过普惠性的科技培训,注重引导群众学习新技术,同时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特点选择培训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群众有了更多的科技诉求,传统的培训由于没有做到精准培训、按需培训,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科技需求了,而且在传统培训模式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参加培训的人有时只为了凑人数,并没有抱着学习技术的态度;群众也不清楚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技术;老师的知识层次与培训对象的不相符等等,最终结果就是学员应付差事、培训毫无效果或培训内容不适用等,培训班举办后,群众真正学到的东西不多。而菜单式培训的“选菜”环节,就是专门解决“谁来学、学什么、如何学”这个问题。

为了选择出真正符合群众需要的农业技术培训内容,宁夏农技协通过多种方式,充分了解群众诉求,做到精准“选菜”。一是通过广泛的农技协网络进了解群众诉求并选定培训内容,基层农技协能够深入乡、村、户,和群众面对面打交道,对本地区的农业科技需求、甚至每一户的科技需求都了解较为深入,所以,通过农技协了解群众需求,选定培训内容在基层农技协会进行培训,基本可以做到培训内容与农村群众的真正需求相一致。二是通过下基层调研、座谈、填写调研问卷等方式了解群众需求来制定培训方案。为了真正了解到群众的需求,宁夏农技协在下基层举办各类活动的同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与群众互动沟通来了解群众需求,例如:2018年4月8日,宁夏农技协到盐池县大水坑镇培训滩羊养殖技术时,同路而行的玉米种植专家看到几家农户青储饲料后,随即与当地农户进行了深入交流,当了解到该村还种植玉米时,专家当即在田间地头为十几家玉米种植户进行了现场的种植技术讲解,与农户互相交流探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给出了专业的解决方案,为该村十几家玉米种植户精准培训了玉米种植技术。这种直接的、互动式的沟通,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技术需求,为群众送上他们真正需要的农业技术。三是利用科协的组织网络,由各基层科协牵头,广泛开展调研工作,了解收集各地产业特点和群众需求,汇总上报宁夏农技协,由宁夏农技协绘制“菜单”,统一对接相关专家按需求表送科技下乡。

二、在“吃菜”上精心设计。

“菜”选出来了,如何吃得有营养,吃得健康,这才是最重要的工作。宁夏农技协在对基层群众进行菜单式培训时,充分考虑到基层群众的特点制定了培训方案。一是根据培训对象的接受能力选择合适的专家开展培训。科技培训对象大体分三类:第一类是普通农村群众,普遍知识水平不太高,对于专业性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强,而且语言表述有时候会出现不准确的情况;第二类是基层农技协领办人、技术骨干和新型职业农民,一般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准和专业能力,同时对专业知识有所涉猎;第三类是有志于投身农业产业的年轻大学生,他们通常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市场营销能力等,但在种、养殖实践方面有所欠缺。为了使培训取得实效,宁夏农技协在培训前就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选择专家,进行针对性培训:对农民群众培训时,选择讲话通俗易懂、讲解内容深入浅出且经常与群众接触的农业科技专家;对农技协领办人(技术骨干、新型职业农民等)和大学生培训时,则选择涉农科研院所里做农业研究、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二是要根据培训对象的情况确定不同的培训方式,例如深入村队为广大群众培训时,一般选择的方式均为深入田间地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由问题入手,延展开来进行讲解,虽然不成体系,但这种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方式对普通农村群众而言,印象最为深刻,效果最为明显。而对于具有一定知识水准的领办人(技术骨干、新型职业农民等)和大学生,则采取系统授课、经验交流、提供参考意见等方式开展培训,让这些具有一定基础知识的人进一步开拓思路,为农业产业创新发展奠定基础。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才能做到精准培训,让每一个参加培训的群众真正学到自己所需的知识。

三、在“消化”上持续发力。

“菜单式”培训,不仅要做好培训,同时也要促进消化。再好的“菜”吃到肚子里,如果没有被消化,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宁夏农技协在进行“菜单式”培训的同时,还通过多种方式解决群众在具体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让群众把技术应用好:一是由培训专家向群众公布自己的联系方式,让群众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问题后,可以及时向专家请教,必要时还可以带着问题与专家会面,由专家诊断后给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二是引导条件成熟的地区成立基层农技协,通过农技协这个纽带,将宁夏农技协与基层群众联系到一起,进一步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推动农技协培训工作持续发力;三是成立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分期分批在基层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及贫困村开展科技调研、咨询和实地技术指导、种养技术培训等活动,精准实施科技帮扶和技术提升,特别是能够对贫困村、基地(园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对基地(园区)主要负责人、技术骨干和贫困村种养农户进行持续的实用技术培训,确保基层群众的各类问题及时有效的得以解决。

当前宁夏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宁夏农技协采用“菜单式”培训,是实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的一剂良药,不但为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注入了新活力,而且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今后,宁夏农技协将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继续加大“菜单式”培训力度,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应有的作用。

图片新闻
最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