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励志奋进
——李占文“十佳最美乡土人才”评选事迹材料
李占文,是宁夏灵武市的一名正高职林业高级工程师。30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和持之以恒的坚持,宁夏“313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宁夏“塞上农业专家”,宁夏灵武长枣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兼专家服务团专家、宁夏、银川市、灵武市三级红枣产业技术服务专家团枣树病虫害防控专家,银川市级领导联系专家,灵武市农业科技“110”首席专家、灵武长枣大田栽培研究试验站站长、灵武市林果协会首席专家等职,是宁夏林业战线公认、基层果农认可的林业科技推广应用专家。
——干一行,爱一行,30年的辛勤耕耘,李占文为灵武林业科技推广事业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岁月。
1988年7月,李占文自宁夏农学院毕业后,先后转战盐池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成人教育培训中心、灵武市林木检验站、灵武长枣大田栽培研究试验站,始终坚守在农村、农业一线集成推广林业科学技术,服务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1991年调入灵武市林木检验站工作以后,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针对灵武山川林果生产实际,开展了多项实验课题的研究及推广工作,取得了多项林果实用技术成果,撰写了大量科技论文和科普文章,帮助林农获得了较大社会经济效益。1993年,针对全区一代林网因“天牛”危害而全军覆灭的实际,经过调查和查阅资料,精心撰写了论文“走高产优质高效的路子--建设第二代农田防护林”在《宁夏科技报》发表后,获得了当年宁夏“两高一优”征文二等奖,为全区第二代农田防护林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1994年,李占文和同事在梧桐树李家圈村、大泉乡大泉村等地的果园调查时,发现很多农户防治果园病虫害每年要打7~8遍农药,还不能很好的控制病虫危害,心里非常着急,立即主持开展了“果园病虫害模式化防治”、“衰老枣树复壮丰产技术研究”、“以生物防治为主综合防治果树食心虫技术研究”等多项实验推广课题,据此撰写的论文“衰老枣树复壮丰产技术应用的研究”入选宁夏首届青年科技工作者联合会学术年会,并获宁夏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不仅挽救了灵武市2万多株以灵武长枣为主的古树名木面临砍伐的厄运,而且为灵武市保存了一个优良的地方乡土优势树种,现在已由此发展成了一项年产值近亿元的优势产业。
2005年7月受组织委托主持灵武市林木检疫站工作,在有害生物监测中发现了柠条虎天牛、沙蒿吉丁虫、沙蒿木蠹蛾等危险性有害生物,从而找到了宁夏治沙先锋灌木树种柠条、灌草沙蒿大片衰弱死亡的重要原因,受得了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森防总站有关专家的肯定与重视。为了摸清全市主要食叶害虫、蛀干害虫的生物学特征,他和同事冒着酷暑,白天黑夜守候在监测一线,深入村(队)吃住在农户家中,有时连续10多天回不了家,为掌握第一手虫情资料忘我工作。2006年他参与完成的“宁夏林木害虫天敌姬蜂研究”成果获自治区科技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技术实施后,将有效控制人工林蛀干害虫的危害,提高林木的保存率、生长率及林木郁闭度,使全市境内的85万亩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2009年李占文被中组部选送到北京林业大学“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做“西部之光”“访问学者”期间,李占文同志参与完成了多项科研课题,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会,并对自己20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进行了认真的总结,撰写发表论文9篇,学识水平和科研能力得以大幅提升。参与完成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生态林重大生物灾害综合治理技术”之“荒漠林重大生物灾害治理技术”,其中,“沙蒿木蠹蛾性诱剂”和“柠条绿虎天牛引诱剂及其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并主持完成了宁夏宁东山沙区沙生植物有害生物种类调查、主要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研究等项工作,撰写的科技论文“灰斑古毒蛾对宁夏东部干旱山沙区灌木林危害和气候关系及其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获得了宁夏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论文“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大环境绿化有害生物危害现状及防控对策”获银川市优秀论文一等奖,为灵武市乃至全区沙生植被有害生物防控提高了可靠的科技支撑。
2011年~2015年李占文受聘为灵武市林业科研所所长期间,先后主持完成了宁夏林业新技术引进及推广项目《固沙优良耐旱树种杠柳繁育技术示范与推广》和宁夏科技攻关项目《灵武长枣旱作高效节水配套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核桃新品种引进选育和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及银川市科技攻关项目“灵武长枣开花座果与温湿度关系及调控技术研究”多项,其中,《优良抗逆树种杠柳繁育技术研究与造林示范》获得了自治区科技成果登记,并被选入国家林业科技成果库,2012年灵武市北沙窝林场以此申报获批了中央财政林业技术推广项目《宁夏中部干旱带优良抗逆树种杠柳繁育及固沙造林技术示范推广项目》,通过项目实施,集成宁夏中部干旱带杠柳抗旱治沙造林技术,建成50亩杠柳苗木繁育基地,在宁夏中部干旱带灵武市下白路海子墩项目区建成宁夏优良抗逆树种杠柳抗旱治沙造林及有害生物防控技术应用示范区1500亩,为宁夏中部干旱带荒漠化地区选用杠柳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提供了科技支撑。特别是李占文主持完成的宁夏“5318”重大农业科技攻关项目“灵武长枣病虫害演变规律及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控技术研究”,经过近3年的实施,李占文和他所带领的科技团队记录了近万个数据,掌握了灵武长枣有害生物发生危害规律,经科技厅专家委员会评审验收,达到自治区领先水平,登记为自治区科技成果后,由此申报实施了“灵武长枣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示范应用项目(2013-2015)”、“灵武长枣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2014-2016)”等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及科技惠民项目5项,为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灵武长枣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和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累计增收近亿元。
2016年以来,李占文受聘为灵武长枣大田栽培研究试验站站长,主持实施了“灵武长枣生态健康安全生产技术集成与应用”、“灵武长枣废弃枝条等林果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集成及应用”、“玉皇李子品种选优及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等自治区、银川市、灵武市重大科技项目,获得自治区科技成果1项,银川市科技成果1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建立灵武长枣大田栽培研究试验室,建成利用枣树废弃物研制生物菌肥中试车间,为灵武长枣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此申报的2018年中央财政林业技术推广项目《灵武长枣枝条等林果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现已获得批准实施,该项目的实施,将为灵武市及周边林果及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发挥特长,示范带动,李占文为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为了推动灵武长枣这一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灵武长枣品质,增加经济效益,李占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自治区、银川市、灵武市三级专家服务团专家的作用,引领示范辐射带动灵武长枣产业生态健康安全发展,集成应用现有病虫害农业、物理、器械、生物、药剂防控技术,开展主要害虫天敌保护利用及植物源农药、性诱剂开发等新技术试验,研究集成生态健康、安全高效、经济环保的灵武长枣生态健康安全栽培技术,撰写《灵武长枣生态健康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制定了灵武长枣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方案,实行“五个统一”管理(统一修剪、统一施有机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采收、统一销售),在灵武市绿源恒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灵武市宁六宝果品专业合作社、灵武市大泉林场、宁夏银湖农林牧开发有限公司、灵武市东塔镇马场湖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等建立试验示范基地11325亩,灵武长枣商品果率提高了20%以上,可溶性固形物提供2%以上,节省劳动力20%以上,得到了当地枣农的普遍认可,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基本实现了规范化管理目标和提质增效的目的。
2019年为了更好服务当地果农,李占文多方筹措资金,依托灵武市森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宁夏生态移民安置区:灵武市郝家桥镇新民村流转300亩撂荒地,创建灵武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域生态循环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区,正在筹建年产1万吨生物质颗粒燃料(饲料)生产线1条,年产2万吨生物有机肥生产线1条,年产1万吨液体生物肥生产线1条,年产10万包食用菌菌包生产线1条,高标准设施大棚3600㎡,配套改建实验室、培训室、标本室等360㎡;改建畜禽养殖场15亩;引进七彩小菊、蛋白桑等药食同源植物2万多株;改造苹果、核桃、李、杏、梨、枣园20亩,繁育香花槐、河北杨、丝绵木、白蜡、榆树等大规格乡土绿化苗木60亩,现已完成供电、供水及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车间等基础设施建设,并且配套实施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园区道路及绿化工程正在进行之中。项目延展辐射区域灵武长枣基地、苹果园、苗圃等面积5000亩,项目毗邻狼皮子梁湖水域及缓坡地面积1000余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30年的坚持,李占文获得了业内同行和广大果农的肯定和认可,收获了诸多荣誉。
由于李占文不懈地努力,2018年李占文依托灵武市灵武长枣大田栽培研究试验站(灵武市森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宁夏农林科学院资源环境研究所及灵武园艺试验场、宁夏银湖公司等18家灵武市涉枣企业共同组建的灵武长枣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8年12月24日获得自治区科技厅正式批准(宁科农字【2018】39号)。并与宁夏大学生命科学院签订的参与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水溶性高分子及多功能新型肥料系列研发”合作协议;与宁夏大学生命科学院签订的关于申报2020年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灵武长枣等农林废弃物生物处理加工菌肥项目中试生产及应有示范”协议;一年来,联盟针对我市灵武长枣产业各关键环节,先后利用《灵武长枣生态健康安全生产技术集成与应用》、《灵武长枣等林果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示范推广》等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应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利用枣树废弃物研制生物菌肥项目”、“灵武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域生态循环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区建设”、“水溶性高分子灵武长枣专用肥”、“灵武长枣专用微生物肥”的研发和生产,现已建成3600㎡产业化生产车间,设备正在安装调试之中,为今后灵武长枣产业提质增效提供科技支撑和物质支持。
由于李占文不忘初心,励志奋进,作风严谨,实事求是,立足基层,推广科技,服务三农,形成了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道德修养,在林果生产方面试验总结出了多项实用技术,在国内主要学术期刊撰写发表科技论文70多篇,参与完成并获鉴定登记的科技成果14项。其中,获宁夏科技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宁夏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银川市、石嘴山市科技创新三等奖2项;主持制定的宁夏地方标准获宁夏标准创新贡献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举办果农培训班200多期,培训果农及科技人员1万多人次。
因此,李占文同志也先后被授予灵武市具有突出贡献的林业专家、十大优秀青年,银川市“科技拔尖人才”、“科技明星”、优秀科技工作者,宁夏“青年科技奖”、“塞上农业专家”及“313人才工程”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等荣誉称号;获全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优秀工作者,宁夏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先进个人、科普工作先进个人、优秀气象信息员,银川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园林局先进个人等获荣誉,得到了广大果农和业界同行的肯定和认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