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淳古柏街道:“科技小院”写活乡村振兴“大文章”

2022-08-16

南京学习平台2021-06-03

生态水塘星罗棋布,虾蟹混养科技“增氧”。近日,经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审核通过,南京市高淳区和丰园生态水产养殖技术协会建成“中国农技协江苏高淳虾蟹共作科技小院”,成为江苏省首批被命名的“科技小院”。

“四零服务” 盘活科学助农源头

南京市高淳区和丰园生态水产养殖技术协会养殖基地的一层宽敞明亮的小楼,是“科技小院”签约科研团队——南京师范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科研团队的宿舍。在这里,科研团队的师生们将长期驻守,随时解决养殖户们的“急愁难盼”问题。

62faf3883241e.png 

记者来到“科技小院”时,研究人员正在进行日常水质检测。“螃蟹龙虾是‘娇宝宝’,水质出一点问题,它们都‘不想活了’,必须每三天开展一轮检测。到了虾蟹脱壳期,普检的同时还得不定期抽检。”

2019年开始,中国农技协在全国各省广泛推广“科技小院”模式,坚持“四零服务”,即零距离、零时差、零费用、零门槛。新建成的这所“科技小院”将打造集农业科技创新、生产技术服务、农村科学普及和高校人才培养“四位一体”的乡村振兴新模式,为高淳区水产养殖业提供一条专家与农民紧密联合、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的科技助农新路径。

62faf3a785b3e.png 

做给村民看、指导村民干、帮助村民赚。在“科技小院”的专业支持下,古柏街道充分利用辖区内良好的水田生态资源,积极推进万亩螃蟹生态养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产业,激发科技助农新活力。

“虾蟹共作” 厚植科技致富沃土

生态水质是养殖产业的“家底”。科技助力,不仅让虾蟹整体养殖效益增加,也进一步“解放养殖户的双手”。借助合作社自主研发的综合管理平台系统,通过探头监控、在水里架设增氧装置,点击手机即可远程操控,足不出户管理几十亩养殖水塘,更精准高效。“每个养殖户都有专属二维码,消费者在购买时,只要‘扫一扫’,不仅能定位到蟹塘地址,还可以查到螃蟹从幼苗到成熟的全过程。”和丰园生态水产养殖技术协会秘书长孔祥华介绍。

近年来,古柏街道推动各养殖基地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在南京市高淳区和丰园生态水产养殖技术协会的养殖基地示范应用5.0版生态养殖大闸蟹技术模式、SPF小龙虾种苗培育技术等新技术,建立健康立体水产养殖示范基地4000亩,辐射面积超6万亩。2018年,和丰园生态水产养殖技术协会农产品销售额突破1100万元;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超1400万元,其中农产品线上零售达到440余万元;2020年,通过推进以虾蟹体系为核心的农产品品牌化路径,带动生态链其他农产品生产销售,开发系列产品8个。

62faf3d01eff7.png 

依托“科技小院”,古柏街道将进一步发挥“一村一品一店”的示范效应,通过政策支持、技术指导、电商拓渠“1+1+1”模式,让养殖户的水产品销售驶入“快车道”。古柏街道办事处主任徐进表示,街道将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引领,深化为民办实事举措,继续完善“科技小院”服务体系,以“科技+科普”联动为抓手,加强各类科普阵地建设为载体,科技成果入乡转化为重点,整合科普优势资源,推动科技人才带技术、带成果等科创资源向乡村集聚,全面提升产业服务、人才培养能力,以“科技小院”之笔,写活乡村振兴“大文章”。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4712561179275616156&item_id=4712561179275616156&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t=1622708576441&showmenu=false&ref_read_id=b8741a30-fc87-4e25-bad0-00d5f375cbda_1622712529021&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