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技协牵手农机推广研究专家助推老区中草药种植“机器换人”
本报讯 (记者须俊 通讯员新辉)春暖花开,广阔的田野绿意盎然,生机勃发。位于茅山老区的延陵镇柳茹村中草药基地,有的田块正在育苗、有的药草已经发芽、有的长势茂密。望着眼前的喜人景象,基地种植户、来自苏州的投资者邱道泉喜上眉梢:“有丹阳市农技协牵手国内科研院所的农机推广研究专家,助力中草药种植加快‘机器换人’,我们的中草药规模化种植有望实现机械化作业。”
柳茹村的中草药种植,是2017年当地推进强村富民行动而引进的一大高效农业项目。经过几年的发展,柳茹村中草药种植园区已成为上海万仕诚国药的溯源基地,同时也是上海及苏州5家制药公司签约基地。面积2600亩,主要品种有白花蛇舌草、石见穿、半枝莲、凌霄花、苏白菊、小黄菊、金丝皇菊等。所有的原药材全部供应签约公司。截至目前,该基地年产值可达1500万元,利润200万元左右,带动当地农民工120人,去年发放纯劳动力现金支出就达500万元。
“虽然柳茹村中草药产业目前已经取得较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是全部生产过程机械化程度较低,特别是种植到收获环节用工大都为周边60、70岁的老人,用工成本占比还是居高不下,随着农村老龄化趋势蔓延,用工荒用工贵会越来越明显,提高生产机械化已迫在眉睫。”在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的新形势下,如何帮助柳茹村中草药种植实现机械化作业,解决当下农业劳动力缺乏问题,成为丹阳市农技协和相关部门关注的焦点。
3月28日,经丹阳市农技协、农机推广站牵线搭桥, 镇江市农机推广站与江苏大学等农机推广研究机构组织专家组到柳茹村中草药种植基地进行了深入对接。镇江市农机推广站站长卞丽娜、江苏大学智能农机装备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教授刘继展一行,就中草药机械化生产情况进行现场调研,专家们来到田间地头,就耕、种、管、收、运、储等各环节及中草药不同品种的机械化需求与种植大户进行仔细沟通交流,最后形成最优机具选购、旧机改造等一系列初步指导意见,并且承诺后期会持续对接,协助基地在部分品种、部分环节率先实现机械化,争取中草药产业全过程机械化率逐步提高,达到省时增效省工增收,促使柳茹村这个强村富民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让乡村振兴更有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