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情况:长泰火龙果科技科技小院于2021年4月获批,为福建省第3批9家科技小院之一。是长泰县科协考察推荐上报,省科协组织科技小院联盟专家考核评选认定命名并授牌,集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服务、农村科学普及、人才培养培训四位一体, 服务“三农”和乡村产业振兴的平台。小院由福建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长泰区诚毅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及长泰区火龙果产销种植大户、农户共同参与筹建,得到区委、区政府、岩溪镇及县科协的大力支持,。长泰火龙果科技小院基地交通便利,食宿方便,基地建有一栋办公设备场所168平米,配有相关的培训设备,以及实验室,基地总面积162亩,拥有引种园6亩、母本园4.5亩,建有120吨的保鲜冻库,可供开展各种科学实验研究与示范。
火龙果科技小院成立以来入驻2名专家,责任专家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林金石教授,共入驻10研究生,其中2022年入驻6名研究生,毕业了2名,目前入驻7名研究生。
主要成果和成效:通过合理的有机肥和化肥配比,提高土壤质量,提高火龙果质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火龙果属于阳性果实,对于光照的要求较高。在温暖、光线充足的地方,才能保证火龙果快速生长,虽然初期的升温有利于火龙果的生长和发育,而随着温度持续升高,火龙果开始出现黄化等胁迫响应。在低温情况下,火龙果的生长会受到影响,通过合理施用有机肥提高了火龙果抗冻害能力。另一方面,面对极端高温天气,施用有机肥也提高了火龙果抗高温能力。
研究发现,有机肥配施处理下比单施化肥处理的火龙果成果个数多8.8个,生理落果少1个,生理落果率低2.6%;土壤改良两年后有机肥配施处理依然优于单施化肥,成果个数提高至6.1个,生理落果少1个,生理落果率低2.8%。除此之外,单施化肥下火龙果产量为1562.5 kg/667m2,有机肥配施平均产量为1695.3 kg/亩,产量增加率11.21%,改良两年后有机肥配施处理下火龙果平均产量进一步提升至1785.4 kg/亩。
火龙果属于阳性果实,对于光照的要求较高。在温暖、光线充足的地方,才能保证火龙果快速生长,虽然初期的升温有利于火龙果的生长和发育,而随着温度持续升高,火龙果开始出现黄化等胁迫响应。在低温情况下,火龙果的生长会受到影响,通过合理施用有机肥提高了火龙果抗冻害能力。另一方面,面对极端高温天气,施用有机肥也提高了火龙果抗高温能力。
研究发现,有机肥配施处理下比单施化肥处理的火龙果成果个数多8.8个,生理落果少1个,生理落果率低2.6%;土壤改良两年后有机肥配施处理依然优于单施化肥,成果个数提高至6.1个,生理落果少1个,生理落果率低2.8%。除此之外,单施化肥下火龙果产量为1562.5 kg/667m2,有机肥配施平均产量为1695.3 kg/亩,产量增加率11.21%,改良两年后有机肥配施处理下火龙果平均产量进一步提升至1785.4 kg/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