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小院

江西赣县山茶菇科技小院简介

1 小院简介

江西赣县山茶菇科技小院是一家国家级科技小院,于202310月获批。小院由中国农技协、江西省科协、赣县区科协、赣县区农业农村局、赣县区南塘镇人民政府、江西农业大学等单位共同支持建设,以服务山茶菇产业发展为主要目标,依托江西农业大学食用菌研究所的专家团队和研究生队伍,开展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等工作。

 

1.1 小院成员

科技小院首席专家为江西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吴磊燕教授,入驻专家有江西农业大学霍观华教授、胡殿明教授、张水发教授,江西省科学院张森旺副研究员,济南果品研究所张博华,入驻教师有涂传清、涂瑾、张泽栋、张绿水、黄建平、卢志群、崔朝宇等,长驻学生有陈章涛、曹景霞、汪壮鹏、吴明俏王弘彦等多名硕士研究生。

1.2 开展研究

山茶菇科技小院开展了菇包培养因素控制研究、食用菌种植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优良食用菌种培育、食用菌真空油炸关键技术研究、食用菌预制菜速冻工艺优化、食用菌预制菜关键技术试验、智慧养菇车间建设、食用菌高值开发和利用、食用菌深加工等研究项目。

2主要工作

2.1 特色产业发展

科技小院为食用菌产业提供全程技术指导,给农民提供指导就业平台,建设过程通过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农民的合作共建,形成了多方参与、多方受益的良性互动机制。在科技小院的带动下,提升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和福祉,培养了一批农业科技人才和新型农民,促进了乡村振兴和产业链发展,打造一个集科研、教学、生产、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小院以一院一品为原则,突出山茶菇的特色优势,打造了山茶菇产业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涵盖了菌种制作、鲜菇种植、即食品深加工、有机肥料生产、衍生农产品生态种植等五大板块,形成了从田间到餐桌的一条龙服务。

2.2 科技创新

科技小院专家与企业合作,通过对当地的环境和菌种研究,成功培育出赣茶一号等多种符合当地的优秀特色食用菌种,并且对这些特色食用菌对人体代谢组学、抗癌抗炎、机体免疫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同时小院团队通过不同干制、保鲜、加工技术的应用,围绕不同种类食用菌特点与加工难题,致力于开发不同功能与目标人群的产品,成功设计出菌菇脆、预制菜、食用菌罐头、食用菌汤料包、食用菌调味料等产品,这些产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极大的丰富了食用菌的产品种类和附加值,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科技小院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食用菌产业的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了食用菌的追溯、监测、预警、决策等功能,提升了食用菌的品质和安全性。

2.3 科普服务、技术推广

山茶菇科技小院采用科协领导、高校实施、教师指导、学生长住、多方支持的工作机制,实现科技人员与农民的零距离对接,为当地山茶菇产业提供了全方位的科技支持。小院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和培训活动,建立了稳定、优质的赣县及周边地区校外实践劳动教育基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产、学、研的紧密结合,积极打造赣县区研学活动高质量示范基地及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的示范园,同时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素质和技术水平,为当地培养了一批乡土人才和新型农民。带动周边100余名农民在基地就业,人均年收入增加1.5万元,辐射带动1000多名养殖户,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2.4 人才培养

小院积极与科研院校合作,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深加工技术、管理技术及优秀人才为项目实施提供新鲜血液和坚实的技术后盾,其中小院专家张博华研发工程师获2024年度赣州市第八届“十大科技创新人物”提名奖。小院积极培养各方人员,目前培养出种植技术能手15人,生产技术员5日,研究生10余人。

2.5 强强联合

科技小院与中石化开展会企合作,利用山茶菇的废弃物制作有机肥料,每年可生产有机肥料2000吨,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质的肥料资源。科技小院还与当地的食品企业合作,开发了山茶菇的即食品,如食用菌酱、山茶菇饼干、蘑菇饮料等,拓展了食用菌的消费市场,增加了食用菌的附加值。

3 未来展望

未来,江西赣县山茶菇科技小院将秉持着深化协同培养模式、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目标,将研究生长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加强生产技术研究、推广和科普服务,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科技小院虽小,却是创新大舞台,能在农业领域作出科技助农的大文章。通过进一步推广,科技小院将为涉农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服务乡村振兴探索更广阔的路径,为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民可用技术提供强劲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