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专家
刘章勇,男,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高等学校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湖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理事、湖北省作物学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 在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柬埔寨等多个国家作高级访问学者或合作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农业与稻田农作制度、农业面源污染与修复技术等。 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湖北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农业农村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1项,荆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湖北省政府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湖北省政府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6篇,作为副主编出版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 目前,主持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主持湖北省科技创新项目1项,主持湖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1项。
朱波,博士,博导,教授,入选第二批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和第三届长江大学“菁英人才”,担任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生态学会理事,湖北省农业工程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通讯评审专家以及农业领域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Agricultural Systems》、《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中国农业科学》、《生态学杂志》审稿专家。研究方向为稻田耕作制度、农田土壤微生物分子生态学和低碳减排,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3项、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相关研究成果在《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Plant Soil》、《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等国内外学科顶级刊物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出版著作2部。
金涛,男,博士,1979年5月出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3年6月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获农学学士学位; 2011年9月毕业于日本北海道大学农学院,获农学博士学位; 2012年3月至今在长江大学农学院工作。 教学上,主要承担《土壤学》双语教学工作;主编教材1部;指导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项,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1项。 科研上,主要从事土壤肥力与生态方向的研究;近5年来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各1项;获批实用新型专利1项;以通讯和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2篇,北大核心论文12篇。
2010年6月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2013年6月硕士毕业于河北大学生态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17年6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科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17年12月至今,在长江大学农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主要从事水环境与水生态、浮游植物和湿地水体修复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7项,重点开展了湖泊与湿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级生态恢复对策研究、亚热带浅水湖泊营养状态波动及微生物时间性转换过程研究等。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际SCI期刊Water Research、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和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分表论文6篇。
蒋梦蝶,女,1993年8月生,博士,校聘副教授;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Geoderma,Applied Soil Ecology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从事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稻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机制、稻田土壤有机质提升途径。
聂江文,博士,讲师。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发明专利3项,制定地方标准1项。担任“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Remote Sensing,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生物多样性”等期刊审稿人。研究方向包括:生态高效种植制度构建与优化;农田生态系统固碳减排研究;农田碳氮循环及其微生物调控机制;植物-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
  • 小院研究生
    余庆

    长江大学
    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 >
小院科普
  • 科普文章
  • 科普视频